第一百一十四章 queen’s pleasure(十四)

第(1/2)页

  乘坐霍格沃茨特快,从国王十字车站到苏格兰的这条路上,除了有吵闹的旅伴、到处乱跑的宠物、推着糖果车兜售的乘务员,还有窗外美丽的风景。

  不过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看,就算看了也不会仔细留意这一路上遇到了多少桥、翻过了多少山,尤其是进入苏格兰高地之后。

  过山地地形总免不了要挖隧道、修桥,工程量和平原比翻了一倍不止,有时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沟壑也会增加施工难度。即便工程队不需要和横跨美国的铁路那样赶时间,也是要产生成本的。

  在诗翁彼豆故事集中有一个三兄弟的故事,死神在湍急的小河的另一边等待着,有的旅人不知河的深浅,以为自己可以走过去,也有人感觉到不对,转头绕路从别的地方走。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三兄弟那样用魔法架桥的本事。

  “为什么当地人不修桥呢?如果修了桥,他们自己走多方便?”

  曾经有一个麻瓜种新生问波莫纳,他刚来这个全然陌生的世界,波莫纳将这个巫师童话当睡前故事讲给他听。

  她不知道怎么向一个孩子描述这么复杂的问题。

  热闹的派对能带来欢乐,然而那种热闹的派对结束后,人去楼空、满地狼藉的样子呈现的是孤独。

  安宁并不等于孤独,可是要找到一个即能陪伴你,又能给你安宁的人并不容易,反而是独自一人时能感到“清静”。

  霍格沃茨地处深山,虽不至于离群索居,却远离繁华的城市,湖光山色看久了也会感到厌倦的。

  大人都忍受不了这种一成不变的“安宁”,要怎么向一个以生日派对上邀请了“很多”朋友,并以此为傲的孩子解释安宁呢?

  反正呆在乡下无事可做,何不去伦敦?

  到了17世纪四分之三的贵族在伦敦都有永久地产,接着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拥挤的城市、嘈杂的机器、糟糕的卫生,以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笼罩在“雾都”伦敦的雾已经不是北海吹来的雾,更多的是工厂排出的废气,贵族们先是集体搬到了西伦敦,那边的空气比较好,后来又干脆搬回了乡下,寻找安宁的生活。

  许多人过上了候鸟般的季节生活,每逢社交季就会离开乡下的庄园,来到社交的场所,这时糟糕的路况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困难,而当时火车还没有普及。

  即为了自己旅行顺畅,也为了方便将农场的产品、矿场的矿产运出来,贵族们开始修路了,议会这时也颁布了法令,可以对公路收费。

  公路集资不像运河和铁路那样通过股票,而是根据公路信托。皮博迪开了家信托公司来开**敦的房地产,但这种公路信托和它不一样,它甚至都不是一家公司。

  首先是贵族古老的长子继承制,并不是每一个贵族都会因为奢侈的生活而把家产耗尽,有时是他们也需要投资,如果他想要卖地,是不可以私自买卖的,必须要议会同意,在经过复杂的申请和批复后,交一大笔钱才能用“私法”进行出售。

  通常的做法是长期租凭,租凭合同通常是31年,也可以签99年,一次获得租金,执事有责任协助完成这个合同,同时他们也有责任阻止土地的主人听了某些“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抵押自己的土地。

  公路信托不是从“信托”本身获取回报,而是在维修好公路后,优质的路况提高当地的竞争力,吸纳的会员也是非公开的,主要是绅士、贵族、农场主,后来有了一些制造业者,几乎都是土地所有者,维持信托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土地收益。

  很多贵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