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hue and cry(九)

第(1/2)页

  波莫纳又回到那个纸箱子旁的时候,那只需要新家的猫咪已经不见了。

  她四下张望,没有看到它的踪影。

  她想了想,觉得可能是它回去找自己的主人了,只要主人没有离开学校,猫咪还是有办法找回去的,尽管它的嗅觉没有狗那么灵敏。

  于是她在那个箱子旁边的门廊上坐了下来,也说不准自己是打算等它回来,还是想发一会儿呆。

  其实还有不少人养了牧羊犬,有了它的帮助,牧羊人可以很轻松地放牧,一个人就可以放牧上千头羊,不需要像种植小麦那样需要很多人手了。

  小麦是罗马人的主食,它是一种旱地作物,并不适合英国潮湿的环境,反而是波兰、普鲁士、匈牙利更加适合。

  东欧一样遭到了黑死病的袭击,只是封建主们很快就用武力命令农民们立刻开始耕种,他们不能像西欧的农民一样逃离,一是没法跑,二是没有地方可以给他们跑。无论疫情给城市人口带来了多么惨重的打击,总会有农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弥补空缺。反倒是农村,想要留住人必须涨工资,一个割草农的薪水从5个便士翻成了10个便士。

  汉萨同盟的货船会将匈牙利平原的粮食运往欧洲各处,除了最初的几年由于人口陡然下降导致饥荒,粮食价格上涨外,农产品的价格一直都很低,1377年甚至到达了历史最低。

  粮食价格走低、劳动成本太高、还有大片荒芜的农田,导致土地所有者们转型,畜牧业可以代替种植业获利。

  牛皮可以制作皮革,不过那是一次性的,羊毛每年都在长,渐渐英国有了句名言——点石成金是羊蹄。

  当时佛兰德斯是英国羊毛的主要去处,15世纪时开始没落。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记录了黑太子爱德华对羊毛的禁令,导致佛兰德斯纺织业缺原材料,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是缺市场。佛兰德斯生产的是面向大众市场的粗纺呢绒,它不时髦也很粗糙。“大众”没有了,侥幸活下来的人骤然获得了财富,他们更青睐丝绸和高档毛织品。

  在查士丁尼时期,西方获得了丝绸的制造工艺,到了这时意大利南部、西班牙部分地区开始了桑蚕养殖,纺织丝绸。

  纵情享乐、不顾后果的结果是导致了大量婴儿出生,想要一直保持单身的父母们抛弃了这些孩子。在缺乏劳动力、乞丐都被赶去干活的时候,这些孩子不会和罗马人的弃婴场一样任其自生自灭。

  查士丁尼一样遇到了瘟疫,不过在那之前就爆发了尼卡暴动,臣民们抗议税收。这些重税被用来修赛车场之类的公共建筑,人们的生活多元了,仿佛恢复到了罗马时代。

  暴动发生期间,人们从一个贵族家里拖出来一个他们觉得有王位继承权的人,给他戴上了王冠。

    1381年英国也爆发了起义,这次是因为国王从1377年开始征收了3次人头税,人少了税基就被撼动了,不可能和人多时征收的一样。

  国王又要发动战争,最后结果就是人民不堪重负,尤其是相对富庶的英格兰东部地区。从1066年诺曼人征服后,英国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即使是玫瑰战争的三十年,也不是战火连绵不熄,只是有几场大战而已。

  最大的灾难就是这场瘟疫,东盎格利亚损失尤为惨重,连剑桥都遭到了波及。

  当时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场灾难是上帝降下的惩罚,人们应该留下忏悔。

  也有人主张跑,去往山区等“安全地带”,只要不那么拥挤,传染就不会爆发了。

  当时有位主教,他本来是打算跑的,后来听说没有神父主持弥撒等仪式了,于是前往剑桥大学成立三一学院。

  狼要吃羊是出自于本能,羊对牧羊人来说不只是财富,他也要为领主放牧,如果领主的羊被咬死了,他可不是赔钱那么简单了。

  为了保护羊群,13世纪曾一度有过打狼运动,狼在西欧差点绝迹。而等人类因为瘟疫而死亡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