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通往战争之路(一)

第(1/2)页

在《随风而逝》的书中,艾希礼看起来是个风度翩翩的绅士,即便他是南方种植园主的儿子,另外还有斯嘉丽,也是按照“淑女”来教养的。
    总而言之,庄园主的儿子们不会和监工那样拿着皮鞭,在棉花地里看守着奴隶们干活,而这些监工来路很多,或许他们之中就有一些移民,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教育,只能干这样的活。
    像吉姆这样的“律师”到了新大陆也可以继续干以前的老本行,至少美国法律有许多地方与英国有相似的地方。
    另外就是牧师、医生等等,反正就算南方人取消了财产限制,这些目不识丁的人也一样无法成为官员,反倒是他们在庄园里还要接受各种规矩的管理。
    当监工也是“上班”,每天要在黎明时分起床,吹起床号招集奴隶们集合,这事怎么就不能交给鸡干呢?
    监工们起地比奴隶还早,白天还不能打盹,等奴隶把活干完了,他还要去检查,那时基本上是中午吃饭时间了,他要顶着烈日看棉花地里的棉花摘完没有。虽然奴隶出错了,监工需要让奴隶把没摘完的棉花摘了,但他也不能躲到树荫下躲避日晒,工作时间不能和过路人说话,定规矩的庄园主认为这对一个“正经做事”的人是一种耻辱。
    去西部淘金就不一样了,运气不好一直没有收入,运气好的话就算不一夜暴富,有了金子可以挥霍一段时间,去酒吧喝酒,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干自己想做的事。
    当然也可以做牛仔,一路跟着牛群看美洲壮丽的风光,不用挤在欧洲城市拥挤肮脏的贫民窟里,不然他为什么大老远从欧洲跑到新大陆来呢?
    种植棉花需要气候和土壤,大约从北卡罗来纳往南,一直到西经91度这块区域就是美国的棉花种植带,但阿巴拉契亚山脉不算在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南方每个地方都适合棉花种植,山区南部在经历了最初的拓荒后,就是自耕农为主了,他们不奴役谁,谁也别奴役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也导致即使是南方蓄奴州,只有43%左右的家庭蓄奴,而且他们绝大部分都无法蓄养超过20个奴隶,只有不足1000分之一的奴隶主有超过300个以上的奴隶。
    乔治华盛顿一生拥有的奴隶数量约500人,虽然他出生于弗吉尼亚一个富有的种植园,但他也不是一帆风顺地继承了父亲留给他的一切的。
    在1772年到1773年间,由于英格兰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大破产,烟草价格下跌了近50%,这直接导致美国的烟草种植园损失惨重。
    当时昂格鲁-美洲种植园主的经营模式是向英国银行贷款,用于拓荒等烟草种植所需,再由英国人代理销售烟草,以盈利还贷
    不过乔治华盛顿思维比较灵活,他并没有单一种植烟草,还种了别的经济作物,以至于在这次危机后他的种植园还更繁荣了。
….

    当时弗吉尼亚通过了一项法律,即停止进口奴隶,这样种植园主们就能以不菲的价格出售他们的多余奴隶,至少可以摆脱金融负债。
    可是伦敦没有同意,停止进口奴隶意味着少了奴隶贸易的收入,而不断向昂格鲁-美洲输入奴隶会影响“供求关系”,奴隶价格就会下降,就算烟草种植园主出售自己的奴隶也无法摆脱负债。
    七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失去所有北美殖民地,英国获得了法国的殖民地,这一部分殖民地有一部分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可是英格兰不允许殖民者们向西扩张。
    想干制造业也不可能,1801年杰斐逊为此还写了一封“咆哮信”给拿破仑,抱怨英国人不允许美国人加工自己开采的铁条。1772年时《航海条例》还生效着,殖民地的产品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
    最终烟草种植园主们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他们仍处于英国的霸权之下,他们将骑在虎背上走向毁灭。
    接着就茶叶税的问题,富有的种植园主们和穷人站在了一起,他们在演讲中说“咱们都是被压迫的”,然后就有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年苏格兰历史上最惨痛的银行破产案和战争没有什么关系,有两个东印度公司的大股东,他们成立了一家艾尔银行,本来主要做汇票贴现,亚当斯密说这家银行的贷借比其他银行都宽,而且不问汇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