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野蛮的正义(四)

第(1/2)页

现在的白教堂经过整治,已经不像19世纪末时那么拥挤了,至少路宽了不少,那些曲折、黑暗、狭窄的小巷隐藏在商业街背后,需要导游才能找到昔日的“光景”。
    导游穿着维多利亚时期的衣物,并且还提着手提箱,里面装着大量案件有关的资料、照片等,大白天一大群穿着现代服饰的游客跟在他的后面,非但没有感觉恐怖,还莫名有些滑稽。
    “景点”附近的建筑还非常古老,甚至有些地区,比如主教广场没有安装路灯,砖墙上到处都是涂鸦。
    白金汉宫虽然干净,但是波莫纳在那里却没碰到过年轻人,而东伦敦则充满了生机。
    吸血鬼确实更偏好年轻的“猎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更加“新鲜”。
    人类普遍认为活着比死了好,活着是一种福祉,死了是一种失去。那些聚光灯下的明星们,不仅带来劲爆的歌曲,还让台下的观众一起尖叫。
    基于这个认知,功利主义者们认为让更多人活下去能增加善和福祉的总量。
    边沁认为,社会幸福是建立在个人幸福的前提上,即社会幸福也是个人幸福,但要是个人不幸福呢?
    那些深夜在黑暗的街上、杰克的受害者们难道不想住在干净舒适的房子里么?还有类似奥利佛那样的孤儿,难道不想拥有快乐的童年,而不是年纪小小就去棺材铺当学徒?
    古代有个母亲,她带着孩子搬了三次家,其中有一次就搬在了棺材铺的旁边,她的孩子甚至因此学会了号丧,她为了让孩子学好,不得不再次搬家。
    可奥利佛没有那样的妈妈,虽然她生下他就死了,他还是在别人羞辱她时维护了她,展露了他与温顺外表不一样的一面。
    像他那样的小孩,如果想要活下去必须保持凶性……想要活下去这个想法充斥着他这一类人的血管,他们的心是跳动的,接着奥利佛就想尽办法逃离了那个“生意很好”的棺材铺,徒步到了伦敦,理查德·帕克则登上了一艘去澳大利亚的船。
    什么是“活着”?有人会认为活得长,可是活得长却衰老呢?就像曙光女神的爱人,她请宙斯给了他永生却忘了永葆青春,最后变成了一只蟋蟀,因为痛苦又无法结束,只能在草丛里发出哀鸣。
    所以人们膜拜吸血鬼,不仅可以永生,还能永葆青春。年轻人们希望能在变老前固定在这个状态,而不是等老了、头发掉光了、牙齿稀疏了再获得永生。
    这是“初拥”的“规则”,它不能让时间倒流,让被初拥的对象重新变得年轻。
    初拥此时就像是一种福祉,可以从一个容器里倒进另一个容器里的酒一样,让“永生的福祉”得到了转移。
    换一个假设,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健康的女儿,她的器官与五个急需救助的孩子匹配,你会为了救这五个小孩,杀死绝对健康的女儿么?五个家庭会因此变得幸福美满。
….

    一般人不会认为这是正确的,换而言之失去一个人的福祉不能因为另五个人得到,而被认为是增加了福祉的总量。
    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将这种“转移”定义为罪恶而遭到了禁止,吸血其实和食人一样,是通过某种手段转移他人的生命力。
    血、肉、器官等等,都属于他人身体健康权,擅自“转移”都属于侵权行为。
    另外就是发行“赎罪券”的“功德库”,里面存储着圣徒们的“多余善功”,它本来是不可转移的,但通过购买赎罪券,这些功德也转移了,该下地狱的灵魂一下子升到天堂。
    人除了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反正“杰克”这样的连环杀手不应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
    可是人们为他着迷,至少这些游客是这样的,当导游出示那些案发现场的“图片”时,他们大多数人脸上都是“不虚此行”的笑容。
    这里没有未成年人,也有少数游客露出难过、不忍直视等表情,波莫纳不会对此作出任何评价,因为她没有任何权力去做评价。
    她只是按照她个人的理解,就像奥利佛工作的棺材铺老板,从他的角度看瘟疫蔓延是一件美妙的事,也不是所有人失去了亲人、伴侣都哀伤。
    同情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傲慢,因为同情他人的人觉得自己足够幸运,没有置身他人的不幸之中。
    坟墓里的人死了,参加葬礼的人都还活着,基于活着=福祉这个等式,失去生命的人是不幸的,即便大人会告诉参加葬礼的小孩,死者去了“更好的地方”。
    倘若一个人身患绝症,遭到了无尽的痛苦,那么死亡对他是一种解脱。
    又或者如莉莉和詹姆那样,活着的时候没有见过肮脏和丑恶,保持着纯洁的灵魂,死后被人怀念。
    不过肯定有人不会同意她的意见,他们其实可以更幸福地活着。
    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们无法得到最好的后果,“适度的道德”更适合善举普及推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子贡一样位居丞相、善于经商,还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不过这是个东方故事,西方更容易接收到的故事,是某位圣徒捐赠了自己所有的财产,过“守贫”的虔诚生活。
    也有人认为,要优先处于低水平的弱势群体,把高福祉的人的收入转移到绝对低水平的人那里,从而使得福祉的总量提升。
    可是即便是富人也会因此返贫的,或者如皮博迪那样,一个子儿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