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梅萨王的花园(三)

第(1/2)页

在格劳秀斯所著的书开篇就写道:什么战争理由可以被称为正当理由。
    格林德沃所举的例子是阻止麻瓜毁灭世界,格劳秀斯则举了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和图努斯之间的战争起因是对一头牡鹿的伤害。
    倘若詹姆波特对斯内普动手仅仅是为了对付情敌,那也不至于那么多人看着他为所欲为,却只有莉莉一个人出面阻止这个“玩笑”。
    即便是亚历山大大帝,也不能说“因为要发动战争,所以和平条约无效”这样的话出来。
    战争的理由就像房屋的基础、船舶的龙骨和其他关键部分,应当建造地最坚固,需要符合正义和真理。
    只有正义在我们这一边,军队的实力才能保证获胜的希望,相反,即便取得了期望的初步战果,我们也无法保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将正义之剑交给一个愤怒的人只会带来糟糕的后果,圣奥古斯丁在《论上帝之城》中写道,假如国家放弃了正义,那它除了是个巨大的强盗集团之外,还能是什么呢?
    西里斯、詹姆、莱姆斯、虫尾巴组成的帮派名叫劫道者(marauder),当然他们最初会想到取这个名字不是因为自己打算当强盗,而是因为他们和危险的狼人一起四处游荡。
    亚历山大大帝的出生地位于小亚细亚的西北角,距离特洛伊不远,它和附近的阿塔罗纳乌斯都受贝鲁美尼亚国王的支配。他所处的时代希波战争已经结束,雅典和斯巴达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已经结束,但世界并没有因此和平,反而进入更为动荡的时期,或者说希腊世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于是在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二世在打败希腊联军后,邀请了所有温泉关以南的国家派代表岛科林斯开会,除了斯巴达之外,所有被邀请的国家都参加了同盟,于是这个同盟就像提洛同盟一样称为科林斯同盟。
    当时有一个叫狄摩西尼的学者,他很有先见之明地看到马其顿以后必然会成为雅典的大患,于是在雅典城中奔走相告,不要把一切防御都假雇佣兵之手,否则雅典就岌岌可危了。
    马其顿是当时第一个设置常备军的国家,菲利普结束人质生涯回到马其顿时那里一片混乱,王位的继承并不是完全根据直系亲属来确定的。
    反正因为马其顿的不断壮大,公元前340年雅典和底比斯组建了联盟,科林斯联盟的主要对手就是他们,反而菲利普与波斯国王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马其顿与波斯言明互不干涉,由此马其顿对付希腊就不受波斯牵制了。
    另一方面,菲利普又与贝鲁美尼亚签了秘密军事同盟,这个“秘密”很快就被波斯获悉,接着波斯就发兵攻占了贝鲁梅尼亚。
    为什么波斯不制裁背信弃义的马其顿呢?在东经29度,北纬41度,有一条博斯普鲁斯海峡,它是现在的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更何况菲利普的外交手段层出不穷,他往往会收买对方的重要人物,或者是利用对方的心理。还是那个叫狄摩西尼的学者,他正在组建反马其顿联盟,他甚至打算把波斯也一起给拉进联盟里来。
….

    那时亚历山大还跟随者亚里士多德在佩拉西南的山中,一个非常宁静的、开满了玫瑰的山谷里读书,他对植物学和动物学很有兴趣,他和同学们对诡谲的政治毫无想法。
    等希腊和底比斯同盟建成,亚历山大刚好16岁,他被菲利普叫到宫中,希望他能分担一些国事,自己则率兵出征了。等亚历山大十八岁时,菲利普就带着他一起去。
    菲利普在回国后不久就认识到马其顿的骑兵不够好,于是他就建立起一支能够对抗底比斯、雅典和斯巴达的步兵,马其顿也是菲利普建立起来的。他征召士兵时会以马其顿人为基干,陪色雷斯人、伊利里亚人等部落,再次从同盟国中招募士兵。
    伊利里亚人有瓮葬的习俗,喀罗尼亚之战后,雅典与底比斯的联军失败,马其顿大获全胜。但马其顿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开了科林斯同盟大会,与希腊和底比斯签订了条约,条约中规定雅典将它的海上同盟解散,自动放弃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霸权,成为马其顿的一个忠实盟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