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魔鬼的证明(三)

第(1/2)页

圣奥古斯丁最好的教育是唤起人们的记忆,当格林德沃在莱斯特兰奇的家族墓地召唤出“未来”战争的场面时,如雅各布这样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人的记忆被唤醒了,他们并不希望战争再度发生。
    直接说约翰·马尔科姆爵士乔治安娜没有印象,可是密尔,也就是那个跑到大特里亚农宫,代替阿伯丁伯爵向乔治安娜求婚,曾经勾引过自己学生的家庭教师乔治安娜却记得他,他现在回了伦敦,正在准备写一部《印度史》,因此接触到了约翰·马尔科姆,然后在爱丁堡评论里提及了他,虽然约翰·马尔科姆并不是爱丁堡人。
    约翰·马尔科姆是一个牧羊人佃农的儿子,母亲来自富裕的商人家庭,是十七个孩子中的第四个,他有两个哥哥在东印度公司工作,通过他们的关系,约翰·马尔科姆11岁就被送到了印度从军,而且不是海军,是陆军。
    他参加面试时和那些戴分院帽的小巫师一样大,1780年时,英国在印度的局势并不好,首先是东印度公司爆出一系列丑闻,1773年爆发危机的艾尔银行发行汇票用的是东印度公司的股票。
    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建立的傀儡政权,莫卧儿皇帝沙·阿拉姆感觉继续在安拉阿巴德实在难以忍受,1771年他提出渴望回家,不管前途有多么危险。
    这时因为季风没有带来雨水,孟加拉已经爆发了饥荒。但最关键的是以马拉塔的佩什瓦首相辛迪,他打算联合海得拉巴和迈索尔苏丹一起将东印度公司赶走。
    马拉塔一直试图摆脱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莫卧儿帝国曾经是南印最强大的帝国。自莫卧儿衰微后,这些土邦都想取而代之。
    当马尔科姆到达印度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被召回了伦敦遭到弹劾。七年战争后英国成了印度最大的殖民势力,然而印度各地混战不止,如果未来英国想在印度扩张,只是靠军事是无法实现的。甚至1775年马拉塔战争期间,孟加拉还在孟买没有同意的情况下派了代表,和马拉塔联盟签订了合约,英国还要退还在马拉塔的领土。
    波旁的东印度公司能在印度那么发展顺利,也和当时印度的反英同盟有关。海得拉巴和迈索尔这两个邻居一直都彼此不信任,第二次英迈战争期间,迈索尔的领导人海德·阿里设法拉拢了海得拉巴和马拉塔。
    而后英国为了破坏这个联盟,与马拉塔签订了《萨尔培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恢复站前双方的领土范围,但最关键的是,马拉塔联邦中的辛迪单方面向英国求和,佩什瓦无法打下去,使得马拉塔退出了反英同盟,战后原本低于佩什瓦的辛迪在马拉塔的地位提高了。
    第四次迈索尔战争,英国能取得胜利也是因为迈索尔首相在国王出去打仗的时候把城门给关了,迈索尔苏丹无法回城,最终只得战死。印度王公们的利己主义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联合抗英,但是1784年伦敦通过的《庇特法案》规定东印度公司不准再扩大领土,在印度内战中奉行“不干涉政策”。
….

    后来又有一个总督因为腐败问题被调回英国,接下来派往印度的英国总督们都不愿意离开英国,他们往往是政治边缘人物,对亚洲几乎没有经验。
    这段相对和平的时期为马尔科姆提供了读书的机会,早在苏格兰他就接受了启蒙思想,当时有许多退休的军官和办公人员,同时马尔科姆也在马德拉斯不稳定的政治世界中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外交官和士兵。
    乔治安娜以前看过一本名为伯克的政治家写的书:克制与礼貌要求我们谨慎,然而在另一些事中,出于更高级的谨慎,我们却应该说出我们的想法。
    伯克在北美殖民地问题上主张和解,马尔科姆也认为要与当地的印度统治者分享权力。
    在马尔科姆爵士的政策中,主张将印度国际化、城市化(heterodox  city)。
    路易十四让贵族离开自己的封地,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