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杰出时代”(下)

第(1/2)页

  “虽说国王路易十四的时代就有了咖啡,不过真正流行起来却是在17世纪末,一个叫弗朗西斯科·普罗可布的西西里人在圣日尔曼的集市上推广了一种新的饮料,它就在网球场和保龄球场的旁边,这样那些时髦的人在打完了保龄球后就会去他的咖啡馆里喝上一小杯,顺便聊上两句。”乔治安娜挽着法尔荣的手在草坪上走着,一边走老调香师一边说道“到了我的那个年代,咖啡馆就多了,最有名的是普罗可布咖啡馆,狄德罗、伏尔泰、卢梭都是那里的常客。”
  “您见过伏尔泰?”乔治安娜揶揄得问。
  “当然没有。”法尔荣笑着“如果我见过他,那我恐怕比现在还要老一些,但现在我听说最好的咖啡馆在罗亚尔宫,您去过吗?”
  乔治安娜摇头。
  “元首没有带你去过咖啡馆?”法尔荣问。
  “去过。”她干巴巴得说“但不是去的罗亚尔宫的咖啡馆。”
  “感觉怎么样?”法尔荣问。
  她怎么回答呢?说他像个小流氓一样对她不规矩?
  她越来越觉得那段时间所认识的那个“利昂”和现在这个完全是两个人。
  “话说回来,罗亚尔宫的咖啡馆好在什么地方?”乔治安娜问。
  “那里以前是奥尔良公爵的宫殿,所以吸引了很多女人。”法尔荣说。
  “什么?”乔治安娜惊叹。
  “宫殿不是随便对外开放的,夫人,她们对宫廷生活很好奇。有了女性顾客就有了男性顾客,然后音乐、咖啡。”法尔荣笑着“想要钓鱼需要鱼饵,女人爱咖啡,男人爱女人。”
  乔治安娜哭笑不得。
  “巴黎最大的特色就是谈话,又因为咖啡成了一种集团活动,您知道每年巴黎人在咖啡的消费有多少么?”还不等乔治安娜回答,法尔荣就说道“足有300万里弗尔,这个数字比奶酪消费得还要多。”
  “您怎么会知道?”乔治安娜问。
  法尔荣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继续说道“我以前认识不少朋友,他们在海外的殖民地都有土地,对于80年代的欧洲人来说,棉花不是美国产的。”
  “那是哪儿呢?”乔治安娜随口问。
  “加勒比的种植园、奥斯曼帝国以及印度。”法尔荣说“有个名叫约翰·蒙塔莱特的种植园主,他的种植园里种的是棉花而不是蔗糖。”
  “这怎么回事?”乔治安娜问。
  “那个岛上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种植咖啡和糖,夫人,一开始是小规模种植,后来越种越多,本来运送甘蔗和其他热带商品的贸易商开始转送棉花,他们原本是打算让棉花给土壤松土,随后利用从棉花生意中获得的利润投资蔗糖,后来数以百计的种植园主联合起来,共同开辟了一种新的商品,如果不是革命爆发,圣多明戈迟早成为棉花的主产地。”
  “你什么意思?”乔治安娜松开了法尔荣的手。
  “棉花和蔗糖是竞争关系,夫人,他们都需要奴隶劳动,由于我们现在和英国自由交换蔗糖与丝绸,而对棉织品收高额关税,种植棉花的人转向种植甘蔗。”
  “棉花的价格在暴涨吗?”乔治安娜问。
  “棉花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但并没有像圣多明戈爆发革命时那么涨两倍,因为废奴运动,目前利物浦运送的奴隶比以前少多了,现在值钱的是奴隶。”法尔荣说“很快小农户就会发现,买一个奴隶并不能为他们赚取现金,有人说解放奴隶会让棉布增加一倍或两倍,给英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而这些贸易的核心是,棉花从美国流向欧洲,而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这种资金往往是靠奴隶抵押的,如果债务人违约,抵押贷款的债权人会获取一定数量或特定的奴隶,我认识的朋友88%的抵押贷款都是这么来的,南卡罗来纳州是82%,所以奴隶涨价代表资产增值,可是他们要是跑了……”
  “就要损失一大笔钱。”乔治安娜说。
  “让我给您举一个例子,有两个年轻人,我们叫他们汤姆和约翰,汤姆买了一个稻米种植园,他在土地上种植稻米,一直种到1793年,那一年他听说了惠特尼的轧花机,于是贷款3.2万美元,用这笔钱购买额外的奴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