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后的争斗(上)

第(1/2)页

  每个地方的共济会都有不同的“入会仪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引导人会用布蒙着新人的眼睛,等到了地方再把眼罩摘下来。
  这其实和某人被绑票了是一样的套路,目的是为了隐藏会所的位置,但后来衍生为黑暗和光明,共济会的标志是一只眼。
  乔治安娜知道魔笛这部歌剧包含很多共济会的元素,然而在序曲结束,掀开帷幕还是吓了她一跳。舞台上有一条大蛇,它当然不是活的,而是一种道具,大概和蛇怪差不多粗细,也有一双琥珀色的眼睛。
  帕德玛也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得捂住眼睛,她的舞伴查尔斯立刻笑着安慰她。
  乔治安娜则假装镇静得轻轻扇了一下手里的折扇,这是她今天在展览会上“买”的,它用了贝壳,上面用镂空的方式刻画出了伊甸园,贝壳会随着光线变幻出彩色的光。
  紧接着“大蛇”让开了,让“王子”显出了身形……
  男高音通常都有个大肚子,这样才有足够的肺活量,唱出有穿透感的声音,可是这位比利时男高音的大肚子连故意制作宽松的长袍都无法遮住了。
  就在这时大蛇忽然倒地,发出“咚”的一声,歌剧院里所有人都笑了。然后出现了三个女巫,准确得说她们是夜后的侍女们,在将追逐埃及王子的大蛇击败后,她们围着他,昧著良心说躺在地上的王子长得真好看。
  查尔斯不知道对帕德玛说了什么,她戏都不看了,盯着他发笑,接着乔治安娜感觉到了一股灼热的视线。她顺着感觉看了过去,发现是爱丽丝正直勾勾得看着帕德玛和查尔斯。
  那眼神就和当年罗恩和拉文德·布朗分手后,拉文德看他的眼神一样,接着乔治安娜将视线转向了歌剧。
  魔笛这部戏一度很热门,不只是因为它是莫扎特写的,还因为夜后那段咏叹调非常华丽,适合女高音炫技,各个歌剧院的首席女歌唱家都会表演,以证明自己扎实的唱功。尽管它被禁了一段时间,演员们表演起来还是驾轻就熟。
  接着就发生了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舞台上出现了三个“夜后”,一位是拿破仑钦点的意大利女高音,一位是英国来的女高音,还有一位布鲁塞尔本地的女高音,她们将夜后的词分成了三段,一人一段轮流唱。
  台下的观众窃窃私语,看现场版的歌剧总少不了这种“戏剧化”的场面,和乔治安娜一个包厢的理查德·埃奇沃斯看得还很高兴。
  没人管就这样吧。
  乔治安娜看着三位夜后如金苹果的女神们一样围绕着王子,可能是她想多了,当夜后唱到“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一定能安慰我这母亲心中的悲戚”时,她忍不住看了一眼博尔斯基的包厢,老寡妇的身边果然陪伴着一个年轻人,不过他看起来并不英俊,头发因为智慧而稀疏。
  “那是‘希望之家’的拉布歇尔。”埃奇沃斯凑过来,也看着那个方向说“你打算见他吗?”
  “先不着急。”乔治安娜四下寻找着,看能不能找到别的熟人。
  这时帷幕降了下来,原来是夜后的戏演完了,台上留下王子一个人,然后出现了一个滑稽的角色——浑身沾满了五颜六色羽毛的捕鸟人。
  玛丽亚一家人脸上都没有笑容。
  这事即是他国内政,也是国际问题,因为私刑在民间屡禁不止,圈地委员会的农学家亚瑟·杨差点被法国农民给绞死了。
  当法院的法官们还在进行程序正义时,农村还在以自然正义来评判。
  这时整部歌剧的重要道具“魔笛”上场了,夜后的侍女们将它交给了王子,它看起来是木头的,唱词里却说它比黄金还要珍贵,然后他们就在夜后侍女们的指引下前往城堡,解救公主了。
  到这一幕结束,舞台上没有了演员,接着响起了掌声,不论是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