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新生

第(1/2)页

随着伏龙山庄的五百大军进驻阳翟县城,徐庶的工作开始紧张有序地开展了起来。



        徐庶不愧是徐庶,其实能在后世留下偌大名声的人哪有一个怂包?



        他早已将流民的籍贯大致摸清,便命县衙中的小吏在城南空地上分别烧上十个大锅,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粥饭,每个大锅旁分别有三个小吏负责分发粥饭,并有十个士兵负责维持秩序,让流民们从西往东各自依照籍贯去相应的粥棚领饭。



        在维持秩序的士兵们的棍棒下,流民们很快便学会了排队。



        而徐庶自己,则带着从伏龙山庄中出来的十三个学生给领饭的流民登记造册,制作户籍。



        所幸伏龙山庄的这些士兵都是最早跟着郭斌的一批,他们在夜里练习枪法之余也还学过认字。虽识字不甚多,两三百个常用字还是会的。



        徐庶便让学生们一人带两个班的士兵去登记,每每遇到不会写的字,士兵们总是很认真地向学生们请教。



        因伏龙山庄中最早便是五人一组进山打猎,故,现在每个班也是五个人,有班长一名,副班长一名,两个班也就是十个人了。



        就这样,登录户籍的工作进行地出奇得顺利,除了少数加塞的人被维持秩序的士兵胖揍一顿之外,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或许是见无机可乘,太平道竟然老实得很。



        统计过户籍的流民则被专人带到城西空地处进食,故,领到饭的人与正在排队的人是分开的,并且全程都有士兵监视。因此并未发生这边刚刚领到饭,还没开始吃就被轰然抢光的现象。



        即便如此,统计户籍户口的工作也整整忙了一天,待日落西山之时,所有的流民都被集中在了城西的空地上。而且同乡之人都聚在一处,吃过饭后都老老实实地坐在地下休息,再没有之前乱哄哄的样子了。



        当天夜里,徐庶命令流民以同乡优先,自由组合,以十户为一屯。在组合好后,各自选出本屯的屯长,阳翟县新城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就这样建成了。



        以每户约五个人计算,一屯约为五十人,正是屯长们可以顺利掌控的数字。



        下面的工作速度便快了,徐庶将所有的屯长集合起来,总共也就六百人左右。然后以十屯为一村,十村为一乡的规则,用抓阄的方式随机选拔出了村长。



        据统计,每户平均为五人,总共分了六个乡,人数为二万九千八百七十二人。当然,以郭斌目前的能力范围,乡长还只是虚设。想想吧,这三万多流民,也就六十个村长,若再选出六个乡长,以乡为单位吩咐任务的话,上面倒是省事了,可只会增大行政执行的成本,实在是没有必要了。于是,由徐庶直接接触那六十个村长,于传达消息,分派任务等事情,正是便宜。



        其中青壮年男子约一万五千人,老人很少,十三岁以下的孩子约五千人,妇女九千多人。



        忙忙碌碌一整天,人口普查的工作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



        这一天里,三万流民也只吃了一餐粥饭而已,却没有人抱怨,因为这总比平时连一餐稀粥都吃不上,而纯以树皮草根为食要强得多了。



        第二日,早已得到吩咐的村长们一大早便各自带人往县中的仓廪处等候,今日的粮食要分发到各村,然后在士兵的监督下以村为单位熬制粥饭,并分发给流民。



        看着领到粮食的流民欢喜兴奋的笑脸,徐庶和一干学生、士兵们心中涌起无边的自豪感,心中对一手缔造这一切的郭斌,更是无比地崇拜与敬服。



        到了下午,执行完监视任务的士兵们又领到了新任务,他们被要求带着长长的绳索,去划分各个乡,村,屯的界限,并按照要求将新城区新增的“市”也划分出来。



        为了方便管理,亦为了节省材料,房子全是排房,就跟后世军营的单层平房一样,只是前面多了个小小的院子。每一排有五户,两排是一个屯,二十排房子便是一个村了。



        村中形制简单,中间是一条较宽的路,两边各有十排房子,最外面的院墙相连,正好将整个村子以高墙围起来,只在村口设一个大门。这样正好符合现在城中“里”的建筑和管理习惯,便于管理,亦可防止外人为盗。



        村与村之间以大路分隔,大路连通南北,横贯东西,便利得很。



        至于流民们,目前虽尚没有地方居住,可每天能领到粮食吃已经是万幸了。



        如今看着一群穿着毛毡制成的新奇衣服的士兵在一帮学生崽子的带领下,拿着绳索石灰粉,在城西的空地上划线,流言便传开了。



        有人说,这是新上任的郭县令怕流民作乱,要用施了法的石灰粉将流民的魂锁在这圈圈里!



        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