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十年不言兵事

第(1/2)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二十年不言兵事

        南京码头张灯结彩。

        无数甲士就好像堤坝一般,将无数拥挤的人群拦在街道两侧。

        无数旗帜摇摆。

        李定国来回走动,忙得焦头烂额的。

        这是李定国当任枢密使以来,第一件大事,迎接凯旋大军。

        张轩甩开大队人马。

        仅仅带了三千骑兵到处视察。

        但是真正跟随张轩撤下来的大队人马,大概有十几万人马。

        这十几万人马之中,有数万精锐,是要回到京师驻守的,成为枢密院直辖的中央军一部分,其余的还有大批伤兵,乃至于回去之后,就解散的民夫。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批。

        虽然张轩已经将北方的防御体系建立好了,但是很多细节上的调整,却足够李定国忙活一年。

        张轩其实在江北大营待了三日之后,才等到从北京退下来的大军,他们的路线是从北京到洛阳,从洛阳到南阳,从南阳到襄阳,然后从襄阳坐船,顺流而下。

        “呜呜,”无数号角同时吹响,苍凉的声音响彻南京古城之中。

        无数士卒下了船。

        首先出来的却是无数头缠白布的士卒,他们手中捧着一个个木头匣子,不是别的,就是骨灰盒。

        其实相当一部分士卒的骨灰,从襄阳开始,就分散到各省了。

        而这些都是南京附近士卒的。

        毕竟张轩入主南京的时候,南京城就是一座空城。

        大量随军士卒在南京落户,填充南京人口。所以细细算从军比例的话,南京城才是最密集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军中,或者是做与军中有关系的事情。

        在两侧迎接的百姓,有的眼尖的看到木头匣子上的姓名顿时昏倒在地了。哭声在号角之声并不清晰,很容易被压制下去了。

        这些士卒下船只之后,才有无数甲士跟随下船,排成整整齐齐的队列,一身板甲在日光之下分外耀目。

        而张轩骑在马上,被甲士簇拥在其中,但是一身金黄色的甲胄,灿烂的就好像是太阳一般无二。

        简直是光彩夺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声高过一声的声浪传来,整个南京城陷入一片狂热。

        更要不少士卒一进南京城之中,进入各自营地之中,就各自散去,与寻自己的家人了。

        有的家庭见到了久违的家人,甚至还加官进爵了,自然是非同一般的欢喜。有的人家,能看见的只是一个骨灰盒。

        同在一城,欢喜各不相同。

        张轩回到宫中,也没有第一时间议事,而是将北伐将领各自给假,让他们与家小团聚在。

        张轩与罗玉娇自然有一番欢喜,这里不用说了。

        随着张轩回到南京。

        南京城之中,本来凝重的气氛,迅速降低了,连荷兰人与大夏之间的摩擦,也下调了好几个音调了。

        与之前的剑拔弩张完全不同,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荷兰人乃是大夏朝廷的好朋友。

        休整一段时间后,张轩开始了昭武年间,乃是大夏一朝最多一次封爵。

        王爵封的不多。大夏朝开国八王,也正式确立起来。

        唐王曹宗瑜,晋王李定国,辽王郑成功,卫王袁时中,许王张质,韩王李淏,也就是朝鲜王一脉。

        这六王全部是世袭罔顾,与国同休。并各自有封地,其中郑成功的封地在台湾,李定国的封地在云南。其余四王的封地都在河南境内。

        不过,张轩也与他们谈过了,这仅仅是暂时的,在中原的封地,仅仅是食赋税而已,在海外的封地才是真正的封地。

        在与郑成功的待遇上,给出了保证。

        撤销台湾府,而是让陈永华以辽王府长史治理台湾。

        虽然很多马后炮都说,都是郑成功当时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