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传 阳谋行之无所避

第(1/2)页

  “子才所言亦是当务之急,看来咱们得在幽州书院做一番文章了。”稍稍一顿朗生又是言道,张虎的意思也很明确,说简单一些就是大汉的主流舆论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先对付董卓而是静观其变此时已然成为众人的共识,但光是他们确认还不够,朝中军中都需要统一认识,如此作为大汉言论最为昌明的幽州书院就会成为先锋。

   “幽州书院?主公所言极是。”戏志才稍稍沉吟便是接道,自从设立书院以来,为并幽二州输送了不少的人才,且从效果上来看是极为令人满意,那些学子们学以致用,对二州以及河东二郡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更让幽州书院之名深入人心,倘若能在此处统一认识,那么由书院发出的声音就有足够的资格成为当下的主流。

   “那四位近来可要多往书院走上几趟,尤其是奉孝,可有不少学子都以你为榜样学之,奉孝一言足可抵旁人长篇大论了。”刘毅欣然道,作为幽州书院的客座教习,郭嘉是极受欢迎的,从一个白身寒门学子到如今身居九卿之位,这原本就是一个传奇!况且鬼才的洒脱不羁和从容潇洒都是学子们向往的气质,刘毅此言可没有半点的夸大。

   “说到此处,嘉岂能与主公相比,既然主公有言,这段时日横竖无事,便多走上几回亦是不差。”郭嘉闻言一笑谦道,他的经历固然励志,但和燕侯相比就还要稍逊一筹了,每次刘毅前往书院,来的学子都能站在走廊里听他讲课,若论学识渊博在奉孝心中更是无人能胜得过主公,况且刘毅永远都会有层出不穷的新鲜话语,令人出乎意料。

    “奉孝谬赞,你我在这互相吹捧可不是君子所为。”刘毅莞尔道。

    “以书院之言制朝中之论,此法可也,主公,牵制袁绍二将军前往黑山可为其一,那北海太守孔融乃圣人之后,声名著与四海,为人又是宽正方直,对汉室忠心耿耿,可为天下儒者之楷模!似此之人朝廷岂能不加重用?以忠之见,便是担当一州刺史也毫不为过,相信一心让贤的韩大人当也不会反对。”戏志才一笑之后又是目视刘毅言道。

    “恩,志才此言可是不假,孔北海不但是圣人之后,更是忠君爱国人臣楷模,无论名声地位,由孔太守担当冀州刺史都足以相称,韩刺史既然要让贤,这贤才便在眼前。”刘毅闻言双眼一亮,原来日前便有冀州刺史韩馥与天子上书,言道他才具不足,如今更是精力不济,再占据刺史之位不过是尸位素餐,当要让贤与有能之士才是,比如说渤海袁绍!

    大汉兴平元年,公元一九三年四月,朝廷颁下旨意,加曹操征西将军青州刺史,袁绍则进位征东将军,不过冀州刺史的人选却是一直悬而未决,之前韩馥上表请辞,推荐袁本初接替其位,朝中对此还是比较认可的。毕竟袁家的名声摆在那里,当年司空袁愧一家百余口还在诸侯讨董之时为董卓所杀

  ,在情在理这个推荐都不过分,但月前却有士子联名上书推举另外一人。

  此人为谁?恰是北海太守孔融,圣人之后又有大名声与世间,加上不俗的仪表与文采,孔北海在士子之中还是有着极高的地位的,由他出任冀州刺史无论人望还是才具都很少有人会加以怀疑。也正是这个人选的出现,让朝中大臣们也开始犹豫不决起来,而这个局面也正是刘毅所希望看见的。或者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了眼前的局面,袁绍实力的增长必须要收到限制。

  发展自己,同朝中之人斗智的同时刘毅需要确定自己下一步打击的目标,就算一时不能动武或者说缺少足够的理由动武亦要加以限制,这个目标不是西都,恰恰就是袁绍,倘若刘毅能够击败袁本初得到冀州之地,那么幽州,冀州,并州加上东都洛阳就能对曹操的兖州行成夹击之势!那么目前拉一个,打一个就是众人商量出来的结果,拉的是曹,打得是袁。

  这个打字并非一味是武力征讨,也会包含各种形式的打击,在朗生与几位军师的讨论之中,袁绍担任冀州刺史怕是很难逆转,毕竟袁家四世三公在朝中还有着很深的积淀。可捧出孔融与之竞争至少可以延缓他上位的脚步拖慢其发展的时间,那么此消彼长之下形式对刘毅就会更为有利。

  那么以曹操的眼光及二荀程昱等人之智会看不破刘毅的手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贾诩一句话说得好,他看出来又能如何?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