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屯驻防城

第(1/2)页

吴王率十万大军,进入鲁国,屯兵防城郊外,鲁哀公率率五万军队前来会合。入大帐,落座。吴王说:“君侯说说情况。”

        鲁侯说:“先前,齐国大军已经逼近鲁国边境,如果迎战,并无必胜的把握,遂尊君王令释放邾子益。齐侯引兵退去。”

        吴王说:“这么说,齐鲁尚未交战?”

        鲁侯说:“寡人的意思是,等君王大军到来,再作最后决定。”

        伍子胥说:“君王,既然齐侯引兵退去,联军也不必寻衅。”

        吴王说:“齐军已退,但并还没有失败,寡人要的是齐侯臣服。”

        鲁侯也不同意就此罢兵,如果不给齐国一个教训,今后还会随时欺负鲁国。便说:“君王远道而来,不可一无收获,不如等其他国家大军会齐,再作商量。”

        吴王说:“这样也好。”

        不一日,陈国等三国各出一万军队,已到防城。吴王召各个国君开会,吴王说:“齐侯出兵伐鲁,鲁国释放了邾子益,齐侯已经退兵,齐鲁并没有交战。我们联军现在已经汇聚,下一步继续征讨,还是就此罢兵。大家说说各自意见。”

        陈国,郯国,徐国都是小国,无法抗衡齐国,也无法抗衡吴国,只是迫于吴国压力,这才出兵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齐国。现在齐国大军已经退去,他们当然不愿再打下去。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打赢,如果失败了,吴军退去之后,齐国想灭掉他们,那只是一句话的事。所以,他们都发言说:“既然齐国已经退兵,再打下去就于道义不合了,不如就此休兵。”

        鲁国则又是另外的想法,齐国迫于联军压力,示弱退兵,但齐国实力还在。联军退去之后,齐国如果提出鲁国要向邾国赔款,鲁国还是面临巨大压力,日子不好过。如果联军主动进攻,打掉齐国一部分军队,使齐国实力下降,那样就不敢随意欺负鲁国了。

        于是说:“吴军远道而来,消耗巨大,这样无功而返,有两方面的损失,一是,军费开支无法弥补,二是折损大军势气。天下人尊敬的是强者,害怕的也是强者。鲁国的意思是,先打几仗。逼迫齐侯认输,获得赔款不说,联军也属于得胜而归。”

        吴王对伍子胥说:“相国说说你的看法。”

        伍子胥也是不愿意打仗的。他的战略意图从来不在北方诸国上。他一直关注的是楚国,楚国虽然被吴国打烂,但楚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他认为有一天楚国恢复元气,一定是要对付吴国的。

        另一个被他视为心头大患的是越国。虽然越国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属国,但伍子胥害怕勾践。

        勾践在越国百姓中具有崇高威望,有强大的凝聚力。最可怕的是范蠡文种,这是两个天下少有的干臣。虽然范蠡这些年一直在吴国服务,但伍子胥从来就没有把范蠡当做吴国人。

        他凭直观感觉到,将来让越国重新崛起,并灭掉吴国的一定是范蠡。

        所以,和北方作战,伍子胥一直是非常消极。他必须保存实力,用来对付楚国和越国。

        伍子胥有一个大的战略构想,如果吴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