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寻找传人

第(1/2)页

鲁海的安全有了保障。把他的安全保卫交个伍子胥,是范蠡的一招妙棋。

        这样。伍子胥不但不能害他,还要保护他。吴王对伍子胥下了命令,鲁海少一根头发都是伍子胥的事。

        要想在吴国混下去,就得听君王的话。至于君王是对的还是错的。那不重要。你照办就是。你把国家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兢兢业业想把它办好,但是不符合君王的心意,君王一句话,一边凉快去,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史上奸佞之臣都参透了这个道理,所以能各领风骚数十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信也!

        接着说事。

        鲁海搬到相国府居住,也在相国府吃饭。鲁海是个不招人嫌的人。每天去工地,回来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研究他那些羊皮。

        伍子胥也曾和他聊聊,希望他不要把规模搞得那么大。最后能为吴国留口气。

        但鲁海一见有人和他谈起姑苏台,立刻处在亢奋状态,滔滔不绝,谈到哪些地方技术上有何难度,那些地方他又什么技术创新。他完全不考虑造这样一个台子,要花多少钱,只考虑这个姑苏台一千年后,还是不是一座最先进的工程。大师傅鲁班只发明了锯子和墨斗等木工家具。就被传颂了几千年,他修建这样一座姑苏台,技术上有多项重大创新。还有几百项不太重大的创新,难道不会青史留名吗?

        所站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怎么能说到一起呢?伍子胥叹口气,只好作罢。

        伍子胥独自在书房,伤心地几乎落下泪来。不让我管,我也管不了啦,你们就折腾去吧。

        土石方工程已经开挖。成千上万的人,像出巢的蚂蚁,聚在一起,挥着?头,铁镐,铁锹,去挖那泥土,去敲那石头,泥土还好弄,那石头可真是比蚂蚁啃骨头更难。而这里是山地,偏偏是泥土少石头多。一个人弄了半天,也弄不出一碗土。

        但没关系,慢,还是干,不过是时间用的多。反正时间有的是。能干活的老百姓有的是。总有完工的一天。

        范蠡没事。也会陪伯嚭去工地看看。他看到那么多的人,在干的那么辛苦,进度却是那么缓慢。心中感慨万端。这些巨大的工程,都是这样干出来的啊。

        后世的万里长城,阿方宫,大运河,圆明园。那些数不清传世之作,都是这样赶出来的。

        伯嚭有点组织能力,他把民工按照工程要求分成不同的队,每个队都有当兵的监管,如果偷懒,或者不按照要求施工,那对不起,皮鞭毫无疑问地落到身上。

        每天都有许多民工被打。有的民工受不了这苦逃跑了,抓回来就是一顿暴打,有的直接打死。

        范蠡看到这些,心中难受,自己鼓动起来修建姑苏台,受罪的却是这些无辜的老百姓。但这又是修建姑苏台的另一重意义。不仅要财力上给吴国造成极大损失。还要吴王朝失去民心。全国的老百姓离心离德,吴国才会不堪一击。

        鲁海却在做另外一件事,太宰在吴国的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