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一章 于七造反,杀人如麻

第(2/2)页

间。

        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手里摆弄着于七的冷月刀,身后几千八旗兵丁裹挟推搡着于七快走。走了数里路,来到了棉花村后的一个山岭,于七脚步慢了下来,身后兵丁催促:“快走!快走!磨蹭什么?横竖都是一剐。”于七大笑:“哈哈哈,我看未必吧。”

        这朗声大笑,惊得三贞九烈的兵丁们都快失禁了,虽然于七被枷着,可仍然让众兵丁非常忌惮。兵丁再要说话,只看于七双膀一较力‘咔吧’一声,铁枷大开,飞落两旁。众兵丁‘妈呀呀’的乱叫,于七没有理会,只一个健步便上了那将军的马,跨在了将军的身后。

        将军刚要回头,于七已经用手臂勒住他的脖颈说道:“你这人虽有诚信,却做事卑鄙,七爷留你不得,嘿!”只一用力,六大将又死了一个,七爷夺过大将手中把玩的冷月,骑着马没入了林莽。

        有朋友可能会说笔者:你为了夸一个人,把故事写得也太玄幻了点儿吧。笔者其实也很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故事的情节可能有些渲染,但是于七侠‘拔树挡枪’、‘开枷岭枷’还真不是笔者瞎编的,都是真人真事儿。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谁都听过,可您知道历史上还真有一位‘拔树挡枪’大战清兵的于七侠吗?七爷仅凭着双手,便挣脱了百斤重的大铁枷,然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棉花村后的山岭从此也有了名字,叫做‘开枷岭’。

        只不过在笔者笔下,时间前移了十年而已,中是不会同历史上一样,让七爷在十年后二次起义的了,只一次便要同清兵做个了断。世人都很少知道七爷这个人,但说起闯王李自成却谁都知道,然而说起明末清初,于七起义的影响,绝对仅仅次于李自成。

        所以蒲松龄先生的聊斋里《野狗》、《公孙九娘》、《盗尸》、《秦桧》、《九王山》、《鬼哭》等等好几个章节都写到了这段历史,那真是一句老话:“于七造反,杀人如麻。”

        话说于七开枷岭开枷,在数千军兵的眼前消失了,七爷打马继续向牙山方向赶奔。途径十字线,发现这里也是一处激烈地战场,七爷观察四周,发现战斗才刚刚结束,许多清兵与起义军的尸体倒在了地上。

        山南营盘大战,虽然给了清军突然的以及,然则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实在太大,虽说起义军的战果很大,可是损失却再也无法弥补,以至于战后被清军的反扑分割开来,又各个击破。这一支起义军是准备撤向牙上未果,被包围在十字线的,于七来到了战场的中间,发现尹氏父子背靠背坐在地上,已经双双自刎了。

        向这对父子拜了四拜后,于七绕路去往牙后村,想要避开山前的清军重兵,从山后登牙。渐渐的已是入夜十分。以七爷的本事,想要穿过清军对锯齿牙山周边的封堵并不困难。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