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九章 松山

第(2/2)页

军也需要修整。可洪承畴虽然说是求稳,却也并非是怯战,他绝不是不想要和后金军算总账,否则他大可以全军开入锦州城,如果全力一击冲破后金军的包围圈,进入锦州城与祖大寿汇合的话,多尔衮等诸贝勒是绝难阻止住他的。但是那样的话,皇太极日后也绝不可能会进攻锦州了,而只会分兵攻占锦州的周围各城,并继续围困锦州,可是这样的结果崇祯会答应吗半个月他都耗不起,更何况是数年呢通盘考虑的话,要继续守住锦州就要一同守住松山和杏山,要想让后金军敢于与其决战也需要选择有利战场。而且明军包括想要稳定住锦州防线的战略目的洪承畴此时也已经达到了,包围基本已经解除,崇祯又没有命令他撤退,就算崇祯命令他撤退,后金军的围城还会再次到来。因此洪承畴只有等着皇太极全国总动员来同他玩儿命。如此一来,明军也只有变攻势为守势,分兵把守松山与杏山,与锦州的祖大寿形成犄角之势,坐等皇太极出招。要么迫使皇太极妥协,要么迫使他决战。

        之后便有了皇太极于正面战场再次受到重挫,而他又命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剪掉明军羽翼,断掉明军给养。后金军趁海潮落时踏海进攻,夺取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屯粮被付之一炬。没有了粮草的明军还怎么将这场决战进行下去呢这时的明军本该继续突围前进,与锦州的祖大寿会师,防守锦州外城的明军蒙古士兵不是说过,锦州的粮食够他们吃上三年的吗那就应该去锦州就粮不是吗此后继续据守松山、锦州、杏山三城,然后再慢慢与祖大寿商量一下,或是求求崇祯皇帝放弃锦州防线,全军退回关宁地区。可是这时为全军做决定的又不是洪承畴,而是辽东监军张若琳。从最初的死命促战,到因为被断了给养而无所适从,那群平日袖手谈心性的大人物、大白痴们连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勇气也没有了,再也不想着与后金军决战了,连崇祯派来的兵部职方司的官吏们也是嚷嚷着叫大军撤退回宁远,连祖大寿的锦州都不用管了。是夜,明军高级将领与监军及兵部各为主事们一同决定“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大体还是张若琳等人做的决定,洪承畴来执行。他们决定明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然而此时的洪承畴并没有据理力争,只是唯唯诺诺的信从张若琳等人的滥权和瞎指挥。谁知大同总兵王朴以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两人害怕明日会是一场必败无疑的突围血战,竟然决定先于友军跑路。他们一回营便不等和其他明军配合,

        率本部人马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所有的明军都害怕自己被友军落在后面,为别人扛雷。王朴和吴三桂的自私也引发了一场大混乱、大悲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