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从内部攻破的堡垒

第(2/2)页

敏率左翼:正白、镶黄、镶白、正蓝来到城北。

        贺世贤出兵再战城北,杀敌二百,八旗撤退,贺世贤德胜而还。

        两次小胜麻痹了贺世贤,他没有察觉到金兵一旦发觉战机不大,战斗就只会是一种尝试。

        而这一次,人家认为机会来了,不是来和你小战,而是要一口吞掉沈阳城和你贺世贤、尤世功本人。

        两位世字辈的将军绝对值得敬佩,不过没有敏锐地察觉到战局的变化。

        根据满人记载,金军三次进攻沈阳城,贺世贤第一次战于沈阳城东,杀敌八十九,人家连个位数都记得清楚。

        第二次战于沈阳城北,杀敌二百。

        这第三次贺世贤就不是杀敌二百了,而是自损一千。

        他带出去的一千人马被人家引诱到更远,然后给伏击了,当骁勇的总兵大人逃回沈阳西门的时候,守城官兵惊骇地发现,总兵大人竟然身中十四箭。

        再说得到贺世贤的求援后,袁应泰便调遣各路总兵驰援沈阳。

        而当时陈策和童仲揆两个总兵的驻地并非在辽阳,而是在黄山。

        这个黄山不是归来不看岳的黄山。据说在辽阳城东一百里,未经考证,但作者本人经常在辽阳和鞍山一代游玩,猜测这个黄山应该是千山的一部分。

        千山某处景区确实有小黄山之称,且景色宜人。

        这个猜测除了地理距离的猜测,还有两个根据是大唐薛仁贵征伐高句丽时,便曾在那附近驻兵过。

        而甲午海战清军失败后,日军侵入东北,部分东北清军便也是退入了这里据险防御。

        童仲揆两万援军从黄山出发,走了一百里路,到了辽阳,再到沈阳的这段路程也有一百多里了,可这支援军却是最先到达的。

        然而童仲揆到达战场的速度再快,也没有沈阳城丢的快。

        史载努尔哈赤在天启元年三月十日下决心开始发兵去攻打沈阳。

        准备攻城器具用了一天,行军走路用了一天,然后破城竟然同样也是用了一天。

        这让人是哭还是笑呢?

        容在下大哭三声再大笑三声好了。

        再说走在去沈阳路上的陈策和童仲揆,得知高大坚固的沈阳城仅仅一天便被攻克后,小伙伴们全都被惊呆了。

        去过沈阳故宫的朋友应该发现,沈阳城的皇城城墙都有十几丈高,目测差不多有六七层楼。

        虽然那是两代帝王的清城墙,可沈阳城的明代城墙也是足够高足够坚固的。

        可再坚固的堡垒也抵不过从内部被攻破呀,童仲揆和陈策便有心打退堂鼓了。

        既然城池以破,那还援救个屁呀?

        就算是退兵也无可厚非,可这里就要说到一个人的作用了,这个人对两位总兵大吼,要求必须打过去不可。

        按说总兵大人都发话要撤兵了,为啥底下还有不同意见呢?

        那就还要说童仲揆和陈策两人虽为总兵,却基本没有多少自己的兵可以总,名义受他们节制的麾下又都是大明最强的军队。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