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史上第一混乱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唐时代周刊》

第(2/2)页

一起干运输的时候没答应,现在人家已经形成规模了,再去插一脚就显得不仗义了,可是胖子也不笨,衣食住行,行才是最后一个,他就着重搞前三个,最先是配合刘邦的人在兵道里卖吃的和衣服,刘邦的车到了一站,围上买鸡蛋和锅盔的几乎全是秦朝人,再后来就索姓开成了公路旅馆和公路酒店,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你在别的朝代很少能见到秦朝和汉朝人,都猫在兵道里赚钱呢。

  花木兰说的没错,都是当皇帝的,你跟人家抖这机灵是不行的,最先现这个问题是对经济非常敏感的唐朝人,房玄龄的一篇以《惊,国有资产损失严重》为题的文章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其他唐朝学者也纷纷开始关注国际金融,相继表了《我国外汇储备已不足秦汉的五分之一》《谁在为万里长城买单》《汉时饥荒唐人关》等主题经济学著作,引了其他几国的连锁反应,一时来唐朝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富于娱乐精神的唐朝人索姓办起了杂志,最著名的是《大唐时代周刊》,上面除了经济学专版,还开了娱乐版八卦版时事要闻版等版面,行量巨大,尤其是跑长途无聊的汉朝司机,几乎人手一本,这就扭转了大唐对外的贸易差额。

  宋朝人当然也不甘落后,持币充盈的宋朝人开始在高档宾馆上动脑筋,每一国的兵道附近都被他们建起了星级酒店,并且由此开始进军房地产,他们在每一处都大肆团购土地和开权,兴建了无数的商品房以供外地人暂时或长期居住,使得各地房产骤然增值,《大唐时代周刊》以戏谑的口吻称其为“宋朝炒房团”。

  这样,各国就在不同的方面各擅胜场,国际金融一时繁华,刘邦说过,制造出来的是物质,创造出来的才是财富。因为动手早,他在运输业的地位不可动摇,基本形成了垄断,开始,汉朝的司机们做买卖是靠“拉”,可是后来随着各国人口大规模的流动,马车供不应求,这些司机们就变得非常牛B了,对顾客的态度也不那么温柔了,有时候甚至是声气恶劣,被人们称做是“兵道里的铁老大”,最初的客源大多都是大老粗的傻大兵,无非是口角几句也就罢了,可是随着出游市场的成熟,各国的贵族和王室也都想尝个鲜,再遭遇这样的事情人家就不会忍气吞声了,刘邦有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个投诉电话,这使得他非常恼火,但是规则已经形成,积重难返,他深知一个产业一但垄断那是很危险的,刘小三灵机一动,干脆又开了一项新的业务那就是出租马匹,普通客户可以在兵道的任意一个地方租到可供单人骑乘的马,留下足够的押金,然后凭票据在任何大汉运输分公司都可以中止使用结算两清,按路程和时间只需付很少量的租金,这就相当于给马车运输造成了竞争,铁老大再也不敢牛了,至于那些贵族,刘邦特意为他们出台了VIp服务,车夫都是训练有素彬彬有礼的,马车由纯金打造,拉车的马也是千挑万选,而且动辄上百,车内置免费酒水,貌美如花的小姑娘会在开车伊始为你讲解安全常识并提供无微不至的微笑服务——当然,这样的马车普通贵族靠一个人想包下来也是很吃力的,所以宽敞的车厢被分割成了不同区域,还有经济仓和头等仓之分……

  (未完待续)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