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当没说过?晚了!

第(1/2)页

“使君夙夜匪解,以事护国忠君,志意之慷慨让人实在动容。

    此文为安辽东策,望使君务必观之,若是不弃,某愿随使君远去辽东,以效微薄之力。”

    “使君虽年少却谋如孙吴,胆如虎豹,安东境之民,收国之故土。

    某虽无大才,却也经读册书,愿随使君跃马寇敌,还望使君成全。”

    “以弱击强且戮敌万千,一扫吾大唐东境之颓势,使君真乃不世出之将才。

    某虽年已五旬,却也满身热血,愿弃文从武,与使君纵一同永固山河。”

    “破敌于国境千里之外,率番邦灭敌于国门,使君堪称罡星又下凡间。

    某虽经年苦读,于武一道却并未落下,愿与将军共卫东境河山。”

    ……………

    环视了一下眼前围过来的读书人,罗一脑瓜子嗡嗡的。

    这些人倒是很有尊老爱幼之风。呼在最前边的,平均年龄恐怕最低都有五十了。

    如果都跟高适一样的身子骨也行,有几个说几句夸赞的话都要大喘几下。

    就这,还要去辽东?

    看穿着家境应该都是不错的,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在家抱孙子不好吗。

    另外,这些人夸得有点太猛,甚至有些话也太不合时宜。

    在李隆基眼皮子底下弄得好像是要效忠一样,完全是在作死。

    后边的读书人不知道怎么样,就围在最前边的老年组,绝对是猪队友那伙的。

    也难怪这么大岁数还没谋个功名在身,估摸着卖官的那些人都怕被这些人给拖下水。

    不过话已经都说出来了,而且伸手不打笑脸人。

    罗一没法怪罪老年组这些读书人,只能客客气气的客套几句。

    让帮着赶车的监门卫军卒将把书写的建言给收了上来,将这些人给劝走。

    而随着老年组的离场,让罗一瞬间感觉周遭瞬间变得安静了许多。

    “见过使君,恭贺使君两战两捷,保北地平安。”

    罗一正感慨时,一名三十左右岁的读书人走到近前。

    先是环指了一下身后的人群,随后掏出一个册子十分恭敬地递给罗一,继续道:“吾等虽然才情不佳,却也有一腔护国热血。彡彡訁凊

    都愿效仿使君置身东境苦寒之地,佑大唐国门无忧。

    此册记有吾等六百一十七人所擅长之学科,如若对东境有所用处,听候使君差遣。”

    见罗一接过册子,这人再次躬身一礼,“使君一路舟车劳顿,吾等便不多做打扰。”

    “等等。”罗一掂了掂手中的册子,将要走的这人叫住,“这个是你琢磨出来记到册子上的?”

    “毕竟人太多了些,使君哪里有那么多功夫逐个见。

    所以某便琢磨了这个让使君省些功夫,又能让吾等所长让使君知晓的法子。”

    顿了顿,这名读书人补充道:“请使君放心,每人的所长都是经过吾等认可得才记于册上。

    虽当不得大任,但于细小之事上,还是能够替使君分忧。”

    罗一看了看册子,又看了看这名读书人,嘴角勾了勾,“有心了,闲暇时,这册子我会好好看看。”

    这名读书人感激地连忙点了几下头,拱拱手便转身领着他身后的那些读书人让开道路。

    “这些读书人没你想得那么不堪。”终于走出城门那片方圆十几丈的地界儿,李尚客扭头看了看身后列于道路两旁,目送一行人离开的那些读书人,“这也算是个有才之人,你不让其留下姓名?”

    “人家自己都没报个名上来,我打问什么。”

    将册子装进佩囊拍了拍,罗一轻笑着继续道:“真想找人还不容易。

    再说人家不报名,也是笃定可以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