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十倍获利怎么样

第(1/2)页

罗一的话音一落,整间屋子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崔圆对罗一的行事愈发地搞不懂了,方才还要喊打喊杀。

    结果只是劝了两句,就转变成这样了?

    那此意子可就与传闻中的大不相符,甚至是名不副实。

    不过这个想法在崔圆的脑海中很快便一闪而逝。

    与罗一相处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是通过他对麾下发号施令以及遇事的处置手段来看,这是个精于军伍且遇事有急智之人。

    这种如同三两岁孩童变脸的事,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可如果说是为了解决剑南财匮之事,也用不到签契书,更用不到将商贾手中的生丝与锦缎全都收走。

    这些商贾中,可不光只有益州的,主要家业在其他州的也大有人在。

    而光是益州,各类绸缎就能产出十几万匹。

    再算上其他州的,这些商贾手中押着的绸缎,恐怕不下五十万匹。

    如此庞大的数量,不是罗一想吃就能吃的下,更不是吃下还能赖掉的。

    脑中飞快地转动了一阵,崔圆也没琢磨明白罗一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不过不管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管罗一认不认,崔圆觉得身为长辈都该出言提醒一下。

    “使君,您如此照拂他们,固然让人心生感激。

    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今春蚕已熟,又会下来许多的生丝。

    而紧接着又是夏蚕与秋蚕,不若再想想其他的法子。”

    一众商贾对罗一的说辞,心中也是多少有些抗拒。

    再大的商贾也斗不过朝堂上的重臣,即便是能胜,也只是一时的。

    一旦得罪的重臣缓过来,过后肯定是要遭其疯狂报复。

    他们手中押下的生丝与绸缎可不是小数,真都给出去了,万一罗一耍赖可就遭了,到时候想说理都没处说去。

    至于签署契书,也只是人家的说笑,那么老大个官,谁能轻易签这玩意儿。

    况且就是签了,是以什么名义签的呢。

    如果加盖了官印,倒是不怕赖账,但眼下剑南是个什么样,这些人最清楚。

    别说是三个月兑付,就是三年都不行。

    如果是以私人身份,这位可是同样受陛下宠信,与杨国忠不遑多让。

    三月过后不给钱,这些生丝与绸缎就算是打了水漂。

    这已经不是分润获利出去,而是大伤元气的那种折老本。

    一买一卖的事可没这样做的。

    听了崔圆的话,这些商贾立刻纷纷跟着附和起来。

    “崔副使所言极是,不能让使君吃这个亏,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我等确实感激不尽,但不能将风险转给使君,此事万万使不得。”

    “吾等虽然急迫,但也知晓大义,还是亲自出些力为好。”

    “只听闻使君仁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吾等虽然爱财,可这等损人而利己之事还是做不出的。”

    “使君且安心,我等都不是无义之人,说出力就一定出力。”

    ………

    看着眼前再次七嘴八舌起来的商贾,罗一心中冷冷一笑。

    这帮家伙打得什么主意,他再清楚不过。

    既然把话说得这么漂亮,那就别怪拿话挤兑他们。

    想到这,罗一挥了挥手,打断一众商贾道:“诸位的大义,真是感人肺腑。”

    顿了顿,罗一笑吟吟地环视了一圈这些商贾,轻笑道:“问诸位个问题,此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