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出了纰漏的南宁军

第(1/2)页

“属下南宁军军使冯一春参见使君!”

    “属下南宁军副使李秀波参见使君!”

    “属下雅州兵马使季达参见使君!”

    ……

    在城外等了良久的一众守军将领看到一队人马越过运粮的队伍直奔城门而来,料定是那位招讨使来了。

    迎上去以后,也没等人开口介绍,神情激动地直接就对罗一拱手见礼。

    罗一的标签太明显,满大唐能以他这个年岁成为封疆大吏的就这么一个。而且又被人簇拥在中间,想认错人都难。33ýqxsś.ćőm

    “让诸位久等了。”从马上跳下来,罗一环视了一眼迎上来的十几名将领,拱手道:“与贼人对峙的日子不算短,辛苦诸位了。”

    “我等身为武人,护国守边乃是本分,万万不敢言苦。”

    连忙应了一句,南宁军军使冯一春激动的拱手继续道:“原本军中士气低迷,听闻使君将坐镇南疆,全军精神皆为大振。”

    目光望向长长的运粮队伍,冯一春感慨道:“此次使君又筹措了如此之多的粮草与军资,军中将士心中更是大安。

    定能守得河岸万无一失,不让半个南贼踏过大渡水半步!”

    冯一春激动的神情与所说的这番话,罗一又喜又无奈。

    喜的是军中士气能够提升,并且也都是知道感恩的,没把这次的调粮当做理所当然。

    无奈的是连一军的军使都没了进取之心。

    即便如今这些将领都是从各州的州军将领中矬子里拔大个选出来的。

    可不管出自哪里,同样都是个武人。

    有人有粮之后还是将固守河岸当做最该做,以及当做最为主要的。

    可见在与对战南诏上,已经失去了信心。

    说是武人怯战或许夸张些,但有些时候军中之人没了争胜好勇之心与怯战实际上没什么差别。

    自上而下弥漫着这样的情绪,实在是让人有些头疼。

    甚至于比当初保定军给过来的左右两团还要棘手。

    马玉那团自不必说,不管有没有脑子,至少敢打敢拼。

    郑阳那团虽然大多都是高句丽族群的老油条,但那是因为待遇不公才耍滑头。

    尤其是涉及到保命的时候从来不含糊。

    没归他辖制的时候,那些家伙就算是打败仗,也是滑不留手的成建制败退。

    不管怎么打,从来都不伤筋动骨。对于争功更是从来没慢过。

    南宁军的军卒说是乌合之众有些过分,但米粮不济之下得不到操练。

    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活下去或是怎样不被饿死,再跟着一帮悲观没信心的将领,实际上比农民强不到哪里去。

    罗一有些怀疑冯一春说的士气大振,干脆就是因为有了米粮而不会再有军卒出逃。

    难怪杨国忠说什么都不愿意留在剑南,他挑的人估计十个有九个是应头虫。

    还有赋税这一块,这货绝对没和李隆基说实话。

    剑南米粮财帛充沛就是个笑话,除非不顾百姓死活。

    自打入蜀以来,只有川西的边军是个惊喜,其余种种全都让人越想越糟心。

    可人已经来了,而且对南宁军和雅州的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