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必将不攻自溃

第(1/2)页

周口口跟着了罗一那么久,对于战事上的思路是出奇的一致。

    能不正面硬刚,就绝对不会去硬刚。

    就算正面能打得过,都觉得是亏了,毕竟怎么也比不过偷袭的折损少,来得香。

    所以周口口所说的,也正是罗一之前所想。

    不过听了马仙童对蕃人的介绍,罗一不但没坚定设伏的这个想法,反而有些犹豫起来。

    苴吉仁给的消息是吐蕃人至少有五万大军过来,具体多出去多少并不知晓。

    如果再来一遍当初设伏楞利实的戏码,面对擅长步战的蕃人,绝对要吃大亏。

    而且就算是只有五万兵力,这个数目同样不小。

    光是行军长度就要超过几十里,如果山路特别崎岖,不能并排行军的话,甚至是上百里。

    加上吐蕃人的排兵布阵又是将仆从顶在前面当炮灰。

    如果把前边的人放进一半再来打,那前边的人一旦不似马仙童说得那样不肯替吐蕃人卖命,再往前走几十里就到越嶲城了。

    这些仆从部族都善于骑射,进入山谷平原带来的危害性太大。

    不怕他们攻城,就怕他们四处乱窜,选择向南,能与南诏人汇合。选择一路向北,苴吉仁的那些族人没有城池守护,绝对要遭殃。

    所以设伏不能将吐蕃大军一战而殁,或是打得溃逃,伏击得就没什么意思。

    如果选择半渡而击,其实与设伏没什么区别。

    那么是打得都是炮灰仆从,要么是蕃人阵脚站稳打成了正面硬刚的遭遇战。

    当然设伏和半渡而击并不是说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甚至是能达到五五开。

    但这个胜率对罗一而言还是低了些。

    他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了这些家底出来,死一个就少一个,短时间内根本得不到补充。

    设伏带来的风险,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想冒。

    但此刻的情况,留给罗一思考的时间并不多。

    当将领们的目光都投过来后,罗一没有开口做出决断,只是摆了摆手便继续盯着手中的舆图。

    大脑飞快地转动,打算在半个时辰内,琢磨出个更为稳妥一些的作战方案出来。

    如果实在琢磨不出,那就只能调兵增加沙野城的兵力,挡住南诏北上的脚步。

    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在西山对吐蕃大军进行层层狙击,尽可能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能击溃吐蕃人更好,不能击溃便转入守城战,一样能拖垮吐蕃人。

    周口口见罗一并未立刻下令召集大军前去设伏,疑惑地挠了挠头。

    轻手轻脚地凑到罗一身旁,将目光投向就跟上边画了美艳仕女一样,让罗一怎么看也看不够的舆图。

    一众将领可不敢跟周口口一样,生怕弄出声响打搅到罗一,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飞速流逝,将嶲州所有舆图挨个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的罗一,始终没有琢磨出个更好的计划来。

    约摸差不多到了半个时辰的时间,罗一揉了揉眉心,决定不再想下去了。

    人不能太贪心,不可能每一次的对阵都有巧可寻。

    况且接近五万的兵力用来守城,这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而且自打种完麦子以后,全军上下都在准备军械。

    守城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