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王玄志的解释

第(1/2)页

罗一在做出暂时先回辽东的决断后,没有在河滨城过多停留。

    第二天叮嘱李希哲和刘客奴等四海军的将领一些事宜,就率领近卫军先行至哥解的草场。

    随后带着哥解要迁徙的族人,顺着燕山山脉的山脚一路向东北的方向行进,与窝在云州长城以北的王玄志汇合。

    不过因为哥解族人拖家带口,以及还要照顾牛羊的缘故,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

    从河滨城到云州边境以北的六百多里路,硬是走了半个月。

    不过走得慢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这一路的地势除了最初比较平坦,随后都是丘陵与不算高的山地。

    气温比在河滨城的时候明显低上不少,让人觉得十分舒适惬意。

    但是这份舒适在还没与王玄志汇合的时候就被打破。

    因为哥解部原来的草场就在这里的缘故,其他生存在云州长城以北、回纥以南的十几个突厥部落看到哥解部要迁徙到大黄水,部落的首领纷纷拜见罗一,想要跟着哥解的族人一起迁走。

    对于这些部族的归附,罗一既高兴又感到头疼。

    这些部族想要迁走的原因很简单。

    哥解部被迁到关内道以后,他们这些每部只有几千人的部落,日子就过得更艰难起来。

    不但要按户给大唐缴纳赋税,回纥人还时不时的来勒索。

    而且现在大唐的内部也乱的一批。

    云州不管是官军说了算,还是河北叛军说了算,都要过来薅一把羊毛。

    要么出人,要么出粮,再继续留在这里,到了冬日他们恐怕就熬不下去了。

    罗一对这些部族的遭遇其实很同情,但衡量了一阵,还是拒绝了这些部族的请求。

    首先草原就是弱肉强食的地方。

    当初突厥人称霸草原的时候,他们也没少对其他的部族这样。

    其次是哥解部的三万多族人,到了黄水那边已经是个大部。

    再让这十几部过去,松漠上的突厥人就将近小十万,这个比例有些过高。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罗一不想让这里成为真空地带。

    云州现在没功夫管长城以北的地界儿,突厥人一旦全都走了,仆固部与拔野古部会立刻将手伸过来。

    今后与回纥人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并不明朗。

    很有可能再次出现与仆固部借道时的那种状况。

    而这些突厥人继续留在这里,就不会再陷入这样的麻烦。

    既保留了一条向西行进的快速通道,又能给途经这里的大军提供些补给。

    而想要让这些突厥人继续留下,当然不能只是安慰几句就可以的。

    首先就是利用总管域外胡蕃大都督的职位,承诺对这些突厥部落提供保护。

    但凡有事,向西可以去找河滨城的大都督府。

    如果事情过于紧急也可以向东去直接找驻守在奉诚都督府的辽东军。

    其次今后云州不管是谁下令,超出范围的要求一律不必理会,有什么事只管推到大都督府。

    此外,罗一还承诺会从辽东抽调一些农博士过来指导种田。

    并且尽量让商队多走一走这边,带动两边的经济。

    而最后的承诺,其实可以说是罗一把手伸进了各部当中。

    有了稳定的耕田,下一步就要逐渐开始对各部进行汉化。

    既让这里变得更加稳固,也让这些突厥人成为真正的唐人。

    但出乎罗一预料的是,各部的首领对此不但没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