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华纳,09年的倒霉蛋(求订阅,票票)

第(1/2)页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属于漫威的风,其实早有基础,所以等《钢铁侠》的续作公开宣布立项之后,迅速就被市场接受,大步升温,甚至连《终结者2018》正放映的热度都分流许多。

        当然了,这里面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在卡梅隆+施瓦辛格的组合不再接手《终结者》的拍摄,导演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和男主克里斯蒂安-贝尔并未扛起大旗,钱景的不乐观从星期四首映当日的1337万美金便开始了——

        印象里,这种大卡司的阵容和事先无比期待的市场,失望程度简直与《魔戒》三部曲后彼得-杰克逊执导《金刚》登陆的那个公映日相媲美。同样的拉跨,同样的期待越高那种不满足的心情就越激烈,观众各种吐槽。

        于是乎,连同周四算上,首周末4天累计5638万的《终结者2018》,开画规模还是3530家院线和排班第一的份额,很明显配不上这种待遇——单馆1万5实在有些少了,侧面表达的就是上座率的不够。

        虽说在系列内部对比,这并不是丢人的数字,但考虑一下通货膨胀,再对比一下同样打着“让系列再生”目的,老科幻电影《星际迷航》的票房成绩,《终结者2018》的失败已然百口莫辩。

        华纳苦啊,暑期大作搞砸了,资金、档期资源、宣发精力等投入没得到该有的回报,甚至让该系列的未来蒙上了更大的阴影;

        主创苦啊,尤其是克里斯蒂安-贝尔是抱着拯救这个系列,扩宽戏路,而且投资方之一的翠鸟影业确实给得太多,管理层还是他熟人才接下的,结果成绩有些小凄凉,远远不达预期;

        盖尔-安妮-赫德苦啊,《终结者》系列虽然是卡梅隆创造的,但版权一度握在她手上——这位既跟卡梅隆有过一段婚姻,也是帮助卡梅隆走上成功的贵人,第四部失败了,无疑让终结者的价值大打折扣。

        二,小罗伯特-唐尼在拍完《钢铁侠》之后路人缘激增,经过这一年多的发酵,粉丝们当然想看到他继续出演托尼-斯塔克,拍摄的市场性程度很高。

        以上种种,使得一部还未上映的电影风头如此之盛,吸引了诸多目光。

        只不过相比于演员、经纪公司的行动,莱曼已经等来了看中的人才,加拿大中生代最棒的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这位是凯文-费奇,漫威影业首席执行官。”

        “你好,维伦纽瓦导演。”

        “你好,你好”

        丹尼斯才接到消息,立马就赶来了,与莱曼、凯文接触时颇有些拘谨。

        毕竟,相比于这两位,他的履历确实拿不出手,他也意外为什么自己会被看上,还有可能执导《钢铁侠》这样的大热作品。

        尤其是莱曼珠玉在前,他如果不能很好的延续,那担子和压力就更重了,如果第二部不够优秀,人们才不会知道第二部的戏剧感不如第一部,他们只会觉得导演不行——换人的前提下。

        这种情况在好莱坞特别常见,《终结者2018》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