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牺牲者(求订阅推荐)

第(2/2)页

主创的身上。”

        布拉德皮特得知这个成果,也并不是很开心。

        因为再怎么样,接下来的一段日子,他都需要避避风头,尽量少的出现在公共视野里。

        再者,他的事业也确实受到了影响。

        往上攀登的脚步也停缓了下来。

        “那些人有没有说什么?”

        格雷摇摇头,“沃尔夫冈彼得森就算接受媒体采访,这种舆论也已经逆转不了。再者,他们根本没有发声的渠道,谁会在意一个导演说的话?”

        嗯,很现实。

        经此一事,彼得森导演的前途算是完了。

        除非他能像李按一样重新靠着作品回到大众视野,但在此之前,他更需要的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

        因为很多电影公司会把这种导演列为不可合作对象。

        毕竟,不追求成功者,难道去追求失败者吗。也没这个道理啊。

        事实也正是如此。

        后来的好几年,沃尔夫冈彼得森再无任何产出,返回了自己的故土德国。

        要不是阿齐瓦高斯曼(《美丽心灵》是他编剧的作品)这位业内声誉不错的制片人兼编剧重新推举了他,他这辈子都很难回到好莱坞。

        而接手的《海神号》也不过是投资不大的中等制作。

        为了省钱,演员也大多是资历浅薄者。

        至于为什么导演很难有发声渠道。

        还不是因为媒体力量被好莱坞六大所把持。

        华纳既然与经纪公司统一了口径,难道还会出什么纰漏吗。

        短短几天时间,最受折磨的就是导演沃尔夫冈彼得森。

        所有人都在自救、自保,唯独他救不得。

        看着莫名承受的媒体攻击,又想着没上映之前的一切美好演员吹捧、华纳的友善态度,忽然就成了泡影。

        他也不是没找过华纳的高层。

        但人家根本就不待见他。

        那几天,他疯狂的打电话。

        那些曾经想找他合作的电影公司和投资人也是口风大变。

        这些人的应付话语,让他只觉得身心疲惫。

        契约上的那些承诺条件更是早已作废,从电影注定失败的时候,他不仅拿不到说好的票房奖励,甚至连一部分后续的酬劳都被苛刻不少。

        但他也没办法去申诉。

        因为这都是合同里规定好的,白纸黑字,还是由他亲自签署的拍摄合同。

        为什么片酬要分作两次,甚至更多次才付清。

        为的就是今日这种局面。

        对于制作方来说,他们与发行方对比,显得很不占优势,但与更没有话语权的导演、编剧,他们又是非常强势的一方。

        很多时候,不对等是这样一步步的来的。

        发行方想办法从制片方身上挽回损失,制作方也想办法从别处那里找补回一些。

        说到底,还是失败不得。

        要是能成功,大家都有钱赚,一些小恩小惠,哪家都愿意分享。

        沃尔夫冈彼得森死心了。

        再一次谈判无果后,面对这个最为现实的圈子,也只得灰溜溜的离开。

        好莱坞也还是那个好莱坞,不曾变过。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