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主动邀请(求订阅推荐)

第(2/2)页

不妨碍好莱坞片商们借以这个平台宣传一下。

        一行人在先一步到来的欧罗巴影业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去到了雄伟巴丽尔酒店。

        这家酒店就在电影宫的正对面,距离不到200米,是常年作为戛纳电影节官方的合作方。

        不过,他们来这也不是来入住的,都回“家”了,哪能住酒店?

        下了车,顺着往里走,还没进入酒店大厅,莱曼就听到一声熟悉的招呼。

        转扭过头,就发现早几日来到戛纳的吕克贝松正在笑着朝自己这边走过来,身旁还有一个同样穿着很正式的男人。

        “莱曼,这位是帕特里斯夏侯先生。”吕克贝松率先介绍道。

        “你好。”两人热情的握手。

        “莱曼导演果然是年轻有为啊。”帕特里斯夏侯身为这一届戛纳评审团主席,但一点架子都没有,非常客气的恭维道“很高兴认识你。”说着,还张开手臂,极其热情的拥抱了莱曼

        两人的地位本就不对等,这年头,有市场成绩的导演就是要比所谓的文艺导演要吃香。

        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好像总会有人认为文艺导演的地位天生是压过商业导演一筹。

        这种想法是错的,反而是业界人士更为看好能获得成绩的导演。

        你能说詹姆斯卡梅隆的国际地位比不过吉赛贝托纳多雷吗?

        哦,你不认识后者啊(这位意大利导演的主要作品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那没事了。

        还别说帕特里斯夏侯的成就在一票欧洲文艺导演中也算不得出众,只不过是有资历,轮到他来当这位主席了。

        毕竟,戛纳电影节一年一换评审团,就算是排队也该他上了。

        插播一句题外话,这一届的评审团评委还有姜闻。前文就说过,戛纳电影节是一众电影节中最重视中国电影人的。

        而后世的那些所谓“毯星”(没错,说的就是冰冰。)也是从戛纳流传开来的。

        没办法,组委会也要创造收入不是。

        资金对于这样一个花销极大的电影节能顺利举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法国政府和戛纳市政府会从财政收入中负担部分电影节的费用,而且如欧莱雅、迪奥等大牌赞助商也会给予很多的支持,但电影节每年想要继续的维持下去,自身也需要具备造血功能。

        花钱走红毯,不过是所有的造血手段之一。

        “我们已经决定把明天的开幕式影片定为《坏家伙》。”帕特里斯夏侯微笑着说道。

        “是吗。哈哈哈。”莱曼也不知道怎么应付对方释放出来的善意,打着哈哈敷衍道。

        哦,这里解释一句,他说的开幕式,是非竞赛单元的展厅首映。

        毕竟,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们还是要点面子的吗,不能做的太过分,不然,风评坏了,也不好忽悠大家今后再来。

        不过,能给《坏家伙》一个开幕式首映,也算是吕克贝松积极游说和组委会方面的私心了。

        再者说了,帕特里斯夏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别看他什么柏林导演奖,法国凯撒导演奖拿个不停,但拍片拉投资这种事却还是不容易。

        毕竟文艺片属于小众类型,这属于天然的劣势,业内叫好,市场反应冷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如果这一次能跟欧罗巴影业交好,对于他影片的发行与投资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

        众人各自打着小算盘,一路虚伪着、客套着往里走去。

        今晚,吕克贝松为影片《坏家伙》举行了一个酒会,会邀请评委会在内的大部分电影方面的从业者。

        相互交流、友好交谈个屁。

        其实也算是个变相的推销与卖片会。

        全球有这么多个电影节,可是,参加电影节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获奖吗?

        奖项才多少,一个一个的分都不能满足这么多部电影的所需。

        那些得奖无望的电影人们为什么要来?那些全世界各地的片商们为什么要来?那些投资人为什么要来?

        其实参加戛纳电影节最合理的理由就是去建立人脉和进行电影投资与交易。

        据统计,戛纳国际电影节在展映期间达成的电影交易额最少可达1亿欧元,间接经济价值高达7亿欧元。

        在这里,除了普通民众是真的过来看电影的,其余的,哪个不是在寻找投资或者交易的机会。

        这么多电影人聚集在一起,也就代表着无数个机遇。

        类似的酒会就戛纳展映期间随处可见,欧罗巴影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