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喜新厌旧(求订阅推荐)

第(2/2)页

,野心勃勃创建了梦工厂,也曾雄心壮志号称要把它做成好莱坞的新亮点,但是呢,不也在发行渠道上面被一众发行厂家玩死。

        你说他们成绩不好吗,好,《角斗士》、《猫鼠游戏》、《美版午夜凶铃》、《燕尾服》每部影片几乎都是盈利的,且收获的市场成绩不错;你说他们没人脉吗,有,派拉蒙、华纳、环球几乎都跟他们有牵连,何况,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关系网,可他们还是失败了。

        人情是人情,利益是利益,成年人的世界可不跟你们玩虚的。合作,可以,大家你好我好一起赚钱;想要发行渠道,自己单干,不好意思,你人没了。

        2005年,一度做到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影厂家梦工厂被维亚康姆收购,这样一来梦工厂的厂牌也就被归属到了维亚康姆的子公司派拉蒙电影旗下。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也是心灰意冷,再不触碰发行这一块。

        好莱坞六大的名号怎么来的,是踩着一众电影厂家的尸体换来的。

        他们不是行业霸主,谁是?

        就连欧罗巴影业想要进入美国市场,都是玩合作,找一个本土的搭档呢。

        核心利益和资源方面,他们始终不会漏出一点缝隙,想都不要想。(不过,后来迪士尼还是厉害啊,硬是打破了这种约定成俗的六巨头格局,要变成一人独尊了。)

        所以,那些小厂家或者制片人无论许下什么承诺,都是虚的,莱曼根本就不会理会。

        他是导演,最在乎作品,也想让他的作品得到应有的市场待遇,这不矛盾。

        莱曼一开始交际方面累了点,倒也还受的住,该去的去,该委婉的委婉。可等到12月28号,也就是电影《狂怒》的全球票房正式告破4亿美金的消息传出,找他的人更多了,且邀约理由也是千变万化了起来,还都不是那么好拒绝,所幸,他直接回法国了。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瞧不起谁呢。

        不过,好处也有,吕克贝松连带着欧罗巴影业的高层主管们对他的态度也是越发亲善了起来。

        说不定,下次合作的时候,他的投资份额会更多、地位也会更好。

        还有caa,他们更是主动要求重新签订一份经济合约,不仅把他的服务抽成降低了,服务团队也是再一次升级,达到了10个人的规模,专门为他处理各种琐事。

        当然,日常经纪人还是没变,依旧是约翰逊负责。

        “有什么事吗?”

        2003年的1月5号,莱曼刚回法国没几天,每日写写新电影的大纲,没事出去闲玩一下,享受着假日,可凯文霍维恩却打来了电话。

        他一旦来电话,准是有什么忙碌事。

        果不其然。

        “米高梅影业想要邀请你执导下一部的007系列电影,你的想法是什么?”

        想法是什么?玩打不过就加入这一套吗。前段时间还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两方互相的抹黑,且影片在第二周就被《狂怒》拉下马,此后再也没有领先过。现在找他来担当最新一部的导演,可真是手骚操作。

        当然了,竞争者也未必不能相互合作,一切看利益的考量罢了。

        想必米高梅也是认真分析过,认可莱曼的执导能力,才会让caa委婉的打探一下口风。

        不过吗,我为什么要去执导《007》系列呢?

        对于他这样的导演来说,就算市场成功也只能算是在履历上增添了一笔,根本算不得什么。

        毕竟对于这种成熟风格的系列电影来说,没几个人会把功劳记在导演身上,只会认可系列的粉丝威力。

        如果一不小心扑街了如此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电影都能失败,那几乎是自毁眼下的大好导演前程。

        何况,他自己也不是没电影拍,他心里有计划呢。

        “帮我拒绝,就说我有意向了,腾不出拍摄档期。”

        新电影的大纲在这段时间里也差不多要完成了,只等瑞恩润色即可,根本没什么必要。

        凯文霍维恩一听,自然很高兴,旗下的客户是个高产型的,能不高兴吗?

        差不多一年一部电影了。

        “好的,方便透露一下新电影的题材和内容吗?”

        “等剧本完成吧,拍摄合约也没签订呢?”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颁奖季要来临了,你得抽趟时间过来北美这边。”

        晃晃悠悠,一月到了,先前说好的为《三傻大闹宝莱坞》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行动也要开始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