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架桥

第(2/2)页


  到眼下,时间已经过去足足两个月。

  两岸的护堤高度已经达到两米。

  而随着越往上,河堤在不断的收窄,对于石头泥土的需求相对会越来越少,虽然难度也在不停的增加,但修建速度相对并没有降低太多。

  按照眼前的进度,十二月初,两岸各自一里长的河堤就能基本完工,到时候所有前来才加巫主大会的部落也都能赶回去完成春耕播种。

  而剩下的一些收尾工作,则可以留到春播结束之后,从王城附近招募一些人手继续完成。

  河堤和引桥工程浩大,需要完成近万立方的土石作业。

  眼下参加修建的人数规模约莫两千,实际上折算下来,两个半月时间,每个人只需要搬运五个立方的土石。

  要不是因为工具和载具实在太差,这点儿工程量完全就不是个事。

  而且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土石方作业,根本就毫无技巧可言。

  唯一的工作就是从河滩上挖掘泥土砂石,搬运到规划的河堤区段进行堆砌。

  一部分负责挖掘,一部分负责用独轮车、板车、马车运送,一部分负责用背篓藤筐往河堤上背,还有的负责建造和用石夯进行夯实。

  这些工作实际上在此前各部落修路的过程中早已熟悉。

  唯一不同的是高度,要一层一层不断往上累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正是因为没有技巧,因此徐晨从头到尾就没有参与过引桥和护堤的修建,最多就是隔三差五的骑马来回在两岸简单视察一下,对一些看起来有些问题的地方做一些指导。

  另外还有工建署的官员、禁军进行不断的巡逻,徐晨每隔几天也会召集所有工程队负责的首领进行询问,使得河堤和引桥建设进展一直都很顺利。

  徐晨的主要精力主要都放在架桥上。

  桥墩修好只是完成了架桥的最基本任务。

  当然,也完成了这个桥梁工程中最难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桥体工程,涉及的就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那就是将大量合适的木木材根据需要处理成型,然后一段一段的架设上去。

  眼下整个造船厂十多位木匠和四十多位学徒帮工,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就是处理架设桥梁所需的构件。

  首先是每个桥墩两根巨木支撑柱之间,要用木方进行连接加固,防止因为流水不断冲刷摇晃,导致桥墩位移和变形。

  其次是桥墩和桥墩之间,需要用五米长的主梁进行连接,因为没有螺栓铆接,因此只能处理成简单的榫头互相牵连套接,这个难度也是比较大的,因为这些主梁都是直径至少三尺的巨木,就算是晾干的木材,但每一根也有数百斤重,不光处理起来困难,到时候安装同样难度很大。

  最后就是铺设桥面所用的木板。

  说是木板,实则就是木方,同样都是直接用直径至少一尺的原木用斧头砍削成为长三米、厚达半尺的厚实木方。

  这样一块木方重至少五十斤。

  虽然徐晨没有整体测算过所有架桥木头的总重量,但根据情况看来,最后整座木桥的重量应该十分恐怖。

  而这其实也是徐晨故意为之。

  因为只有桥梁足够重,才不会被洪水轻易冲毁。

  实际上,徐晨打算在木桥架好之后,还会在每个桥墩上方桥面两侧承重位置放置压桥石。

  这些架桥构件的处理,徐晨一直盯的很紧,特别是主梁,每一根他都要亲自进行测量和设计,然后才会交给几位能力最强的巴族工匠带队处理。

  至于铺设桥面的木方,则相对来说要求不高,都是交给其他部落的木匠和一群斜体帮工负责处理。

  最近一个多月,一群木匠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徐晨的要求处理这些木头,如今已经准备了不少,木梁前后已经完成了大半,铺设桥面的木板也准备了好几百块,堆积在河流两岸看起来蔚为壮观。

  本来若是没有发现油桐林有大量油桐树的话,徐晨早在完成河心五座桥墩之后,就会开始一边处理构件一边开始架桥。

  但眼下,他却一直都在等桐油运送回来。

  这座桥架设难度巨大,为了尽最大可能延长桥的寿命,徐晨决定对整座桥进行一次桐油处理。

  现在桐油运送回来了,这个准备工作也就可以正式开始。

  当然,两百多斤桐油肯定远远不够,徐晨也没想着要像处理木船一样仔细涂三遍,而是只打算涂一遍。

  但就是这一遍,他相信也会对木桥形成极大的保护作用。

  另外后面陆续还会有两批桐油运送回来,不够还可以补涂。

  而且以后每年都还会有更多的桐油运送到王城,每年都对木桥进行一次涂刷养护,只要桥墩不倒,这座木桥用上个十多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