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王城新貌

第(2/2)页

官、猎人甚至还有不少闲人,把两个餐馆围的水泄不通,纷纷掏钱要进去吃上一顿,热闹之下自然迎来了更多王城民众的围观,直接造成了第一次王城交通拥堵。

  徐晨都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本来他也带着叶还有小女巫等人来捧个场尝个新鲜,但没想到会引起如此轰动,因此他不得不让人赶紧去通知禁军前来维持秩序。

  而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家餐馆一直都宾客盈门,每天中午晚上都有大量的人慕名而来就餐,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王城民众围观,虽然吃不起,但可以流流口水闻闻味道。

  而商业街这种奇特的经营方式,也在迅速的改变所有人的认知观。

  这里的弓箭武器、盐、酒、皮具、染布、工具、彩陶、斗笠等各种特色商品,一直都是所有部落热衷追捧的东西。

  相对于河对岸拱火族附近的综合交易市场,商业街显得更具特色,商品更加精美和有吸引力。

  而商业街的开业,也预示着整个王城规划建设的全面完成。

  东北的军营、西北的仓库、西南的生活区、东南的商业区,以四条王城大道为界,将王城划分成为了特色鲜明的四个不同区域,再加上最中央的王宫核心区,共同构成了整个王城主城。

  王城四周,以四条辐射出去的王城大道为界,分别延伸出去三到五里,然后构成了郊区定居点和大片农田。

  而最繁华热闹的无疑还是王宫北门大道为中轴,直通跨河大桥形成的一条直达季苍河北岸拱火族聚集区的主干道。

  在拱火族河滩,北门大道和巴拱大道相连。

  然后和新修的河堤、码头、造船厂等一起构成了一个崭新的格局。

  宽阔笔直的大道,整齐的行道树、高耸的河堤,飞架的桥梁,整日叮叮当当忙碌的造船厂,整个季苍河两岸几乎再也看不出丝毫当初原始的河滩模样。

  若是一年前有人来过,眼下再来,绝对有一种恍然若梦的隔世感,就好像突然来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平行世界一般。

  就像当初有穷族大巫两年没来,突然看到拱火盆地崛起的王城一样。

  但这一年的变化似乎更大。

  ……

  造船厂开始进入了疯狂模式。

  同时开工的几条木船因为大小不同,因此建造速度也完全不同。

  四月中旬,三条小船陆续完工。

  其中两条单体木船,一条双体木船。

  小船基本上都只能作为渔船使用,因此要求不高,不过为了让工匠和学徒们更好的学习处理木船的工艺,所有环节都还是非常严格,特别是防漏和防水处理,都必须做到十分严格。

  这三条小船都用桐油内外仔细涂刷过三遍,等到完全晾干之后才一起下水。

  王城民众已经几年没有看到新船了,因此这三条小船的建成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无数人争先恐后跑到造船厂附近的河滩码头围观三条船的下水仪式,欢呼雀跃庆祝终于又有了新船。

  而这三条小船只不过是开胃小菜,很快就被两百文钱一艘的价格卖给了拱火族、羽公族和乌族,同时徐晨宣布,造船厂开始接受各部落的渔船订单。

  相对于交通往来的木船,平日用于捕鱼维持食物来源的渔船显然实用性更高。

  两百文钱相当于购买一辆板车的价格,虽然不算便宜,但也绝对不能算贵。

  实际上在徐晨看来,当前大部分部落也只买得起小船。

  乘坐十人以上的中型木船的价格少说也要翻三倍,至于二十人三十人规模的大船,基本上除开乌族、巴族、刺叉族这些有矿有资源有技术的狗大户部落之外,其他部落根本就买不起。

  因此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大中型木船其实都只能以国家的名义建造,然后以公共福利的方式投入使用,要不就是租或者送,不然无法推广。

  不过徐晨大规模提升造船规模并非仅仅只为了改善巴国各部落之间的交通状况和货物人员交流,而是为了更远距离的开拓。

  四月底,两条中型木船建造完成顺利下水。

  这是一条十五到二十人级别的中型木船,下水适航成功之后,其中一条被徐晨赠送给了羽公族,这是他当初就已经许诺的事情,另一条则被送给了刺叉族。

  因为刺叉族所处的大湖环境复杂,迫切需要船舶来加强大湖沿岸各部落之间的联系和来往。

  而这两条船的投入使用,将极大缓解羽公族和刺叉族两族对于平日水路交通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羽公族,来往王城必须要过乌龙江,木筏完全不能满足需求,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实用性,都太过低级和简陋。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