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王炸级别的毕业论文

第(1/2)页

第476章  王炸级别的毕业论文

        之后的两天里,周瑞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论文实验上。

        复大的设备还是很齐全的,虽然涉及大规模工程制备的部分,无法实打实检验完成,但设计思路对于周瑞来说没有障碍。

        【工程学大师】+【化学达人】+“触类旁通(工程学)”+“知行合一”,堪称王炸组合。

        甚至还偷偷开了一分钟的大师时间,瞄了一下前世记忆里钙钛矿路线的只言片语。

        虽然作用不大,毕竟短视频里能有什么真东西,更多的只是让周瑞确定了选题和方向,实干还是要靠自己这一世的积累。

        各组实验的数据都在周瑞的计划之中,没有任何意外,按部就班速度极快。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实验固然费时费力,但之后的分析、总结、阐述才是烧脑的时候,不过周瑞不同,只要实验数据顺利到手,剩下的内容只会更顺畅。

        然后发给吴华民,让他改一下格式,就差不多了。

        虽然主旨是解决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但这篇花费了不少时间,具有很强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东西,他还是会投稿一下,韩子茵会作为唯一“二作”,通讯作者.则是吴华民,就当做是改格式的回报吧。

        赵院长心说你要不要看看你写的是什么东西?

        钙钛矿的光电效应,是很早就被发现了,但有光电效应的物质多了去了,用其制作太阳能电池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中。

        也难怪周瑞选了这么一个课题。

        闭眼沉思了许久,然后拨通了周瑞的电话。

        周瑞笑道:“哦?院长有什么指导意见?”

        这都不是送进嘴里,是给送进胃里了,消化吸收养分就完事儿了!

        “伱这些东西有注册专利么?”

        原则上所有毕业论文都是强制公开的,这涉及到办学公正性的问题,不过.周瑞的事情特事特办也不是第一次了。

        对于一般的学者,全球范围内注册专利很昂贵,不少成果都是因此扩散开来的。

        “嗯可能发不了.”

        赵院长:我给你一个“秀”都可以!

        整篇论文非常的干,比塔克拉玛干沙漠都干,没有大段大段的背景介绍废话,也没有过多的引用东拉西扯,与现在灌水的主流做法截然不同。

        未来可能会应用在无人机上,至于纯粹的能源领域,周瑞暂时没有计划。

        但对周瑞来说只是小钱。

        赵院长细品了三个多小时,久久不能平静。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一篇纯“理论发现”的论文,而是带着一套制备方法的,哪怕大规模制造方法是周瑞“设计”而非“验证”的,也足够完备,有理有据。

        周瑞的制备方法,做出来的太阳能电池板不,准确的说是电池膜,轻薄可弯折,赵院长从里面看出了许多“四象材料”工艺的痕迹,正是周瑞最熟悉的领域。

        一般来说,一种新技术都是先解决能不能造的问题,再解决怎么更快,更好,更便宜制造的问题。

        “哈?”

        东西发给吴华民,那些什么字号、什么间距、半角全角之类的东西,就交给他头疼吧。

        吴华民改完格式,刚刚提交到学院,首先拿到手的,就是赵院长。

        不过他短时间内没有再开新坑的想法,只是让人去各地注册一下专利以免被剽窃。

        大致范围和“开明智能”构建的专利网络差不多,覆盖区域非常大,只是拆分的没那么细。

        这是他精挑细选的课题,前前后后足足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呢!

        他在“全氮阴离子盐”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之间,选择了后者,就是因为后者没那么敏感。

        “要不.你再写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