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我贼野!

第(1/2)页

第650章  我贼野!

        周瑞暗中决定了这个憨批设备的命运,转过头来。

        “小明同学。”

        “在呢!”

        不知道哪里的声音冒了出来。

        “造个智能植保车。”

        本来是想造“向导无人机”的,他现在改主意了!

        依旧在滋花的某个智能设备,还不知道机器也有下岗危机。

        没有实体,似乎只有交互功能的“小明同学”,立刻执行了周瑞的指令。

        下一刻,所有人看到,外面巨大的设备群,动了起来。

        先是各种电流声组成噪音,紧接着传送带开始运转,一些机械臂也抬了起来,不断伸缩校准位置。

        一些之前没注意的空间里,冒出了一些无人机,无人车,有的来到了传送带旁,有的飞去了远方。

        远处传来了一些动静,不过角度不好,看不真切,似乎某种制造工作已经开始了。

        30秒后,一个和背后执着滋花的家伙,同型号的智能植保车,以半成品骨架的形式,跟随着传送带缓缓前进。

        空中有无人机送来了它的“头”,两侧的无人车送来了他的履带。

        路过密集的机械臂时,被紧固螺丝,施加外壳。

        总过程不过一分钟。

        一辆新鲜出炉的“智能植保车”,就下了产线。

        落地瞬间,电源启动,新车车连接进入了“自组网”,被分配了任务,自己出门干活去了。

        张日成砸吧了一下嘴。

        他刚才还心说,工业自动化不是太新鲜的东西还是想少了啊

        果然周总出手,没有无聊的东西。

        这不是工业自动化,甚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智能化

        一般性的“工业智能化”,不过是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可视”、“可控”、“可调整”罢了。

        而这个,周瑞虽然不是发明了所有设备,但应该是将所有设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

        也就是说所有东西,都有自己的“意识”?

        “让智能设备自己生产智能设备?”

        不过周瑞依旧不满意,摇摇头说道:“未来我希望这种模式,具有可复制性,但我们缺乏更多的工业制造场景,无法收集更多的数据,这是一个需要长期钻研的领域”

        光能生产自家东西,那只是产线改造罢了。

        未来要能介入更多工业场景,才符合他的预期,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安排。

        “叫各位过来,就是想讨论一下,是否有意引进类似的‘解决方案’,比如红芯国际的生产工艺,全部替代不可能,有限度的让智能集群介入一下,让我们找找感觉。”

        三波客人,分别代表三个制造场景。

        红芯国际,自然是芯片了,这是典型高精尖的东西,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周瑞是想逐渐介入,先让智能设备干点粗浅的活,哪怕只参与物料调配。

        林广荣等人.则是对应的蓉飞,也是标准高精尖。

        他在云房制造鲲鹏的时候,就有过类似的想法,将智能设备融入飞机制造中,现在算是有了一点落地的希望,一样也是部分介入生产过程,与原有规则结合。

        林广荣虽然退了,但周瑞和蓉飞的关系也不需要非得是“在任”的才能聊,找谁都好使,只是恰逢老头们游玩过来了,就一起看看。

        当然,因为蓉飞是保密单位,周瑞没现场点他们的身份,之前游玩也只说是大学里的专家。

        否则哈立德又该贴上去了。

        林广荣他们,还会在沪上待几天,回头可以单聊。

        而最后一波客人,也就是哈立德

        他最特殊。

        因为他最LOW逼,却又最合适。

        “哈立德王储,你之前不是说,想要建立一个‘钙钛矿太阳能板’的工厂么?原则上我同意了,但你觉得全面采用‘智能制造集群’怎么样?可能需要增加亿点点投入成本?”

        比如翻3到4倍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