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 第02章 洪灾连年袭击长江

第(1/2)页

长江是母亲河,她哺育着两岸儿女,温和的时候她造福于人类,但儿女的不敬,又常使他发怒。1998年、1999年的两次特大洪水,许多人恐怕记忆犹新,甚至感到恐惧。作为一名一线的记者,桂慧樵参加了这场抗洪的战斗。他深知:采访也是一场抗战。

        当他站在长江边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滚滚流过的江水使江面变得更宽了,许多停泊在岸边的轮船甚至高出了临江的楼宇。江水已超出汉口城区平均高度1米多,长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河流”。长江第二次洪峰正在缓缓通过武汉。

        其实,洪峰的到来早已在预料之中,进入6月,洪水来势汹汹,芜湖告急、苏州企业被淹、太湖出现高水位、九江防汛进入临战状态,7月7日第一次洪峰通过武汉……消息传来,人们不禁担心:长江,能抵住’99大洪水吗

        洪水来势凶猛

        1998年6月15日进入梅雨期以来,长江沿岸降雨不断,随着汛情的不断发展,加之川湘鄂的来水交汇下压,下游洪水宣泄不畅,对上形成顶托,以致千里江堤呈现高洪水位压顶之势。

        7月4日8时,湖北省监利、螺山、武汉、黄石、武穴和江西省九江、湖口均突破警戒水位,并呈上涨趋势。湖北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紧急部署,调兵遣将,奔赴长江防洪第一线,当日全省共上劳力11万人,其中干部8093人。

        同一天,武汉关水位突破警戒线,武汉市防汛进入实战。在市辖区内的长江、汉江全长800公里长堤上,按每公里3—6人布防的3万防汛大军枕戈待旦。与此同时,全市184座沿江闸口也按防汛预案要求封堵完毕,为迎战第一次洪峰作了充分的准备。

        7月6日,长江武汉关水位达2730米警戒水位之后,不到一个月连续出现三次大洪峰,且水位节节攀升。到20日,沙市至九江(除武汉、黄石外),全线突破1954年最高水位,为有史以来第二高。为了掌握水情,了解导致近年来水患频发的原因,桂慧樵除了深入到长江沿线几处险工险段、港口码头进行实地采访外,还抽出时间走访了一些水利专家,陆续向报社和有关新闻单位发稿。

        就在洪水到来的危急关头,他带着一名实习生,告别报社和家人乘长途汽车赶赴抗洪最险要的地段——洪湖。在前后历经40多天的采访中,先后深入到监利、沙市、石首、公安和洞庭湖一带,与其他新闻界的朋友一道到最险要、最危急的江段,捕捉新闻信息,采拍动人的抗洪画面。

        7月9日晚10时,由于长江回流冲刷,在荆江著名险段调关矶头,刚刚加培的堤身被冲刷成吊坎,水位已超保证水位058米。20分钟之内,50台拖拉机载着抢险物资上了大堤,千余名民工开始分段抢铺防水彩塑布,打防浪柱,抛石投袋。尽管风高浪急,涛声拍岸,但民工们斗志不减,在灯火的闪烁中,防浪柱与彩塑布在江堤上快速伸延,阻挡洪魔的进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