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属曹操的

第(1/2)页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见长孙坐到了自己旁边。

        便朝一边挪了一下,让抱着小儿子的长孙坐过来一点。

        夫妻二人一同看起了常言的密奏。

        大太监王德,见一帝一后看得入神,轻轻的转身退出了寝宫,并带上了房门。

        李世民看到常言所说张拯在潼关城楼观景。

        心中有感,作出潼关怀古与瞪潼关这两首作品时。

        顿时忍不住拍案叫绝,对着一旁的长孙皇后说道:

        “没想到张拯这小子,还有这般才情。

        这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言道尽了天下百姓兴亡事。

        而这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真乃千古绝唱。

        也难怪屈突寿有言,此诗出,天下再无咏大河之诗,不错,真的很不错。”

        一边说着,心中竟有一种当场提笔写下,然后裱起来时刻诵读的冲动。

        巡视了一圈没有找见纸笔,只得作罢。

        长孙微笑着点头应和:“张家小子,确实不错。”

        看见张拯被李承乾一句话搞疯魔,口中大喊我明白了陛下的用意的时候。

        李世民眼中的欣赏之色,更是丝毫不加掩饰。

        夫妻二人接着往下面的内容看去,终于看见了李承乾的高光时刻。

        见儿子短短几句话,将张拯心中所想的事情分析出来。

        有凭有据,滴水不漏。

        夫妻二人更是对视了一眼,眼中尽是对儿子的满意的神情。

        李世民说了一句:“承乾,长大了啊。”

        而看见渡河时张拯对李承乾说的那些话时,李世民的眼神顿时凝重起来。

        口中喃喃道:“土豆,玉米,亩产十几担的粮食,真的假的。

        照张拯这么说,这个世界还有更大的陆地没有被发现?

        海外果真充满了机遇和财富?

        还有这吕宋岛,一整个岛都是铜形成的,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倭国有一座银山,鸿胪寺为何从未向朕说起过……”

        夫妻心意相通,长孙如何不知李世民在想什么,不由得哑然失笑,摇了摇头,开口宽慰道:

        “二郎,两稚子戏语罢了,哪有什么亩产十几担的粮食。

        还有银山铜山更是离谱,若真有,大唐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呵呵呵……”

        李世民一怔,也是被自己逗笑了。

        确实,如今大唐的疆域已经足够大了,如果这些东西真的有,大唐没道理一点风声都听不见。

        然后也摇摇头,不再喃喃自语,继续往下面看去。

        再往后,却是没有什么有用的资料了。

        大多是禀报一些太子和张拯的日常生活。

        待夫妻二人看完折子,李治已经在长孙皇后的怀里睡着了。

        长孙起身将李治放在了一旁的小床上,又给摇篮里的女儿换了一个舒服的睡姿。

        李世民将折子随手放在桌子上,长孙便开始帮李世民宽衣。

        明天是大朝会,四更天就得起床。所以李世民早早的便睡着了。

        长孙吹灭了烛台,寝宫服侍的宫女和宦官便退到了外间。

        四更天,李世民被王德唤醒。

        看着长孙还在熟睡的面容,示意王德不要出声吵到皇后和孩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