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都是魏徵干的

第(1/2)页

王氏晋阳这一支的家主王渊正在书房捧着一本«公羊传»细细品读。

        不时的摇头晃脑,看得津津有味。读至精深处忍不住抚掌叹妙。

        若是让张拯看见,大唐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五姓七家之一的太原王氏。

        家主竟然抱着一本«公羊传»在读,少不得要讥讽几句。

        «春秋》一书,乃是儒家门下巨著。

        而«公羊传»、«左传»、«谷梁传»这三本巨作,皆为解读注释«春秋»一书而作。

        三本书背后,又分为公羊学派,左氏,谷梁学派三个文化学派。

        每一家,对«春秋»一书的解读都有所不同。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董仲舒为首的公羊学派逐渐成为了影响朝堂的主流学派。

        而公羊一脉,主要宣扬的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维护宗法制度。

        同时也主张限制皇权,提出天人感应,以及针对邦交异族的夷夏之辩,大复仇等核心思想。

        而世家门阀的存在,本身就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教育垄断,土地兼并,左右朝堂,役使百姓如牛马等等。

        与公羊一脉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完全就是在两条车道上跑的车。

        如果大唐有反派的说法,那王渊就是反派角色中最大的Boss之一。

        这样的人,竟然在看一本怎么维护大一统王朝的书,岂不是很可笑。

        然而,所处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同。

        王渊可没有身为大反派角色的觉悟,恰恰相反,王渊身为太原王氏这个宗族的大家长。

        一切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基于维护家族的整体利益这个观点出发的。

        而这也是贯穿中华上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所以在王渊看来,张拯又何尝不是影响王氏的利益结构的大反派呢。

        说起来,两人都没有做错什么,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张拯从小所接受的教育,让他没有办法接受损坏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而王渊所受到的教育,则是一切以维护家族利益为先。

        为此,他可以对无辜的百姓伸出手。

        拿走他们碗里的最后一粒粮食,以此来保证王氏族人吃饱肚子的权力。

        前后相差了一千多年的价值观不同,导致他们天生只能站在对立面。

        “大老远,官兵又来了……”

        王渊读书正读到精彩处,突然听得外面传来府中下人的喊叫声。

        不由得心中大怒,顿时没了读书的心思,想把手中的书砸在地上泄愤,正要付诸行动之时。

        却突然想起来,这本书乃是南北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孤本,异常珍贵。

        然后小心的把书放下,准备换一个东西来砸。

        顺手抓起桌子上的砚台就砸在了地上,口中怒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三番五次围我祖宅,真当我太原王氏是软柿子好捏不成。”

        然后转身准备走出书房,突然又想起似乎刚才自己用来泄愤的砚台。

        是取岭南端州端石,经由匠人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