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慎之

第(1/2)页

张拯成人了,但是程序还没走完。还得恭请长辈赐字。所以张拯拜谢了一圈来观礼的宾客,当了一圈磕头虫之后,又恭恭敬敬的来到老李纲身前跪下。

        张拯与李承乾不同,李承乾取字已经变成了李渊与李世民父子的战场。

        而为张拯赐字,论声望,论年纪,论资历,论身份,老李纲都是当仁不让。

        张公瑾对此也没有任何意见,见张拯跪在了老李纲身前,笑呵呵的摸着颌下短须,脸上露出了满意之色。

        聪明、纯孝、尊师、重道。是张公瑾心中对自家小儿子的评价。除了偶尔有些气人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好挑的了。

        要知道身边这些老家伙,对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可是眼红得很呢。也得是我张公瑾才能生出这般灵醒的娃子来。

        看着从今日之后便算是长大成人的小儿子,张公瑾心中忍不住生出一股傲气!

        如此才华横溢,机敏过人的少年,是自己的儿子,很难让张公瑾不骄傲。

        老李纲的心态与张公瑾如出一辙。看着跪在自己眼前的这个弟子,回想起这个弟子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

        东宫立志,活字印刷,兴办书院,智斗世家。还有创建报纸,设火器局,为大唐奠立万世之基。

        此般种种,往上数三千年,能在这个年纪同时做出这些事情有几人?前无古人,只怕也是后无来者!

        有这样一个弟子,老李纲心中由衷的感到欣慰。

        “请老师赐字!”张拯恭恭谨谨的朝老李纲磕了三个头,然后开口请求老李纲赐字。

        老李纲抚了抚长长的胡须,摸着张拯的头说道:“尔少年之时,老夫便知尔性顽劣。就说老夫与你初次见面之时,爵位这等国家重器,到了尔嘴里也是破碗一只。少年放荡,不尊礼教,乃少年人之天性,尔尚能翻然悔悟,老夫心中大慰。《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老夫知你性子跳脱不能以常理计,今尔成人,惟愿日后遇事当多学、多问、多思、多辩。慎之,慎之,再慎之。”老李纲连说三个慎之,张拯当下明意,再次朝老李纲磕头说道:“弟子张慎之多谢老师赐字。”所谓名字,名字名字,既要有名,又要有字,如此才算一个真正的成年人。

        老李纲为张拯赐下慎之一字,也是希望张拯往后一帆风顺节节登高。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期翼着张拯能改掉粗枝大叶随心所欲的臭毛病。

        老李纲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一双招子依旧雪亮。张拯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随心所欲说好听点是自由散漫,但是说难听点就是不守规矩。

        成人以后,张拯迟早都是要踏入朝堂的,而进入了朝堂,张拯可就不能像在外面一样由着性子胡来了。

        朝堂是一个大染缸,同时也是一个血肉磨坊。上一秒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下一秒就身陷囫囵跌入深渊万劫不复的人,老李纲见得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