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实食邑

第(1/2)页

大唐皇家书院军事学院的院长必须是李靖,这是张拯早就定死的事情。

        大唐上下再没有比这位大唐军神更加合适的人选了。其他每一个学院的领头羊都是当世最顶尖的翘楚。

        到了军学院这里,李靖要是不来当军学院的院长,那军学院不白搞了嘛。

        倒不是说除了李靖之外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当院长。大唐那么多名将,可谓将星璀璨。

        但是哪怕他们声威赫赫,也还是远远不及李靖。张拯觉得,要么不搞,既然要搞,那就要搞好,搞到最好。

        所以,李靖这个壮丁张拯是抓定了。反正离开学还早,赶明儿再去请一次。

        要是实在请不来,大不了请李二下一道圣旨,张拯就不信李靖敢抗旨不尊。

        骑马狂奔的路上,张拯心里下定决心要和李靖死磕,就问他怕不怕。渭南依旧是渭南,庄子依旧是那个庄子。

        只不过如今的庄子,与国公府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李世民一道圣旨之下,变成了张拯的封地。

        而除了这一处别院,以及刘家庄百余户人家之外。邻村的张村,也就是张全张二狗他们家所在的村子。

        也被李世民大手一划拉,划成了张拯的封户。而张公瑾在渭南的这处产业,则是被李二置换到了其他地方。

        张拯爵位没有升伯爵之前,男爵的封户是食邑百户,而现在则是变成了实食邑三百户。

        不仅人数翻了三倍,而且更多了一个实字。食邑百户,与实食邑三百户,可别小看这个实字,虽然只是一字只差,但是其性质却是天壤之别。

        食邑的意思是,张拯县男爵位的俸禄由这一百户人家缴纳的税额里出,但是张拯对这一百户人家是没有管辖之权的。

        而实食邑则大不同,一个实字,意味着将来这三百户人家都将成为张拯的封户。

        张拯可以自由决定这三百户人家每年缴纳税额的多少。而且这些税额,朝廷是分文不取,尽数归于张拯的。

        此外,还有征兵,征发徭役之权也尽数握于张拯之手。在这三百户人家的范围之内,张拯除了没有行政与生杀大权之外,俨然可以说是一国之主似的存在。

        以三百户人家供养张拯一人,这就是权贵阶层的权利。举个例子,假如哪天张拯准备造李世民的反,那么这三百户人家就是张拯起家的资本。

        所以为什么封官晋爵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这就是最简单直接的解释。

        张拯的脚步还没有踏入庄子,由国公府别院管事,摇身一变变成了县伯府大管家的刘二,便顶着一张笑得跟菊花似的老脸在庄子外侯着了。

        刘二今日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就在昨日张拯封爵的圣旨到达国公府时,渭南三百封户归于张拯的圣旨也到达了邹国公府别院。

        渭南县衙的差役以最快的速度将渭南别院的匾额,换成了敕封渭南县伯府。

        刘二那叫一个开心啊,就差原地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