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国本稳固

第(1/2)页

东宫大宴五品以上的朝臣和勋贵。张拯现在是伯爵,自然也收到了来自东宫的请柬。

        由于张拯现在还在守孝期间,就只能派出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李泰代自己前去。

        李泰是王爵,又是李承乾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大哥嫡长子出世,必然是要去祝贺的。

        临走前,听着张拯婆婆妈妈的叮嘱,李泰一脸黑线。

        “知道了知道了,走了,一会儿赶不上吃饭了。”今天的天气晴得很好,朝阳照耀在张拯懒洋洋的身体上,目送着李泰走远。

        今日东宫大宴宾客选择的时间是在上午。因为下午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张拯决定正式收李泰为徒。

        收徒,走个形式还是要走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教学生与收徒,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书院的所有学子,都可以算作是张拯的学生。但亲传弟子,目前就李泰这么一个,还是没有名分的这么一个。

        之前担忧李承乾太子之位不稳,如今李承乾的长子既然已经出世。那么这个担忧也就烟消云散了。

        哪怕李泰或者其他皇子将来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名不正言不顺之下,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在这个时代,长子长孙,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李承乾长子降世,那就代表着国本稳定。

        皇室子孙连绵不绝,就代表着大唐帝国长盛不衰。别说皇室,就连普通人家,人口的多寡,也是一个家族是否兴盛最明显的标志。

        目送李泰走远,张拯将教材夹在手臂下。慢慢的踱步来到了位于教学大楼的商学院门口。

        今天,张拯还有几节课要上。张拯自顾自的走进一间教室,这间教室之内的人正在严阵以待。

        张拯在书院的名声是出了名的严格,别看张拯年纪不大,但是先生的威势却是一点都不少。

        很少有学生能逃得过张拯那双法眼的注视。张拯一进门,学生们顿时起身躬身行礼道:“见过先生。”

        “坐吧!”张拯径直走上讲台,将教材放到书桌上。教室内的陈设与后世的学校一般无二,站在讲台上,就能将整个教室内的情形一般无二。

        唯一与后世不同的,就是学生们脸上对于学问二字的态度。后世的学生是见过大世面的,学与不学,态度就那样,嬉皮笑脸打闹没个正形。

        而大唐的学生,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对待学问的虔诚。他们大多都是寒门子弟,知晓这个时代获得学问的难度有多大。

        也知晓他们能进入书院就读,感受如此之多的学问大拿的谆谆教诲有多么的侥幸。

        当日书院招生之时,近万人严阵以待,最终能进入书院的,只有他们这十之一二的人。

        客观的说来,他们能进入书院就读,也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的出众。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的运气比较好。

        所以,他们比任何人都要更加珍惜这个获得学问的机会。哪怕张拯所教授的,是他们没有进入书院之前,最为不屑的商业一道。

        许多聪明的学子,心中其实已经隐隐明白为何书院要将商业纳入教学体系之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