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伏允可汗

第(1/2)页

李世民在太极宫大发雷霆,朝臣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脸上也不太好看。

        因为吐谷浑这是将大唐给拿捏死了啊。从贞观四年的蝗灾到现在,关中就一直处于缺粮的状态没有恢复过来。

        再加上贞观五年北方狼烟四起,李世民到处平叛。还有贞观六年,七年的僚人叛乱等等。

        反正这几年大唐就没有过过几天安生日子。李世民那个恨啊,气得指着沙洲方向破口大骂伏允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为什么说伏允是个小人呢,因为伏允曾在武德五年时,发兵侵扰过大唐的岷州,肃州,兰州,廓州一带。

        但是被时任岷州留守的李长青击败,于是吐谷浑老实了几年。李二登基后,于贞观三年年底发兵,及至贞观四年年初将东突厥给灭了。

        这一下,可把周边国家给吓到了。要知道突厥人盘踞草原上百年的时间,一直都是所有国家的梦魇。

        面对突厥,除了中原王朝偶尔有反抗之力,其他国家从来都是突厥人的牧马地。

        盘踞在所有人头顶上百年的的乌云,就这么被大唐给驱散了。吓得周边的小国家连忙跑到长安对着李世民表忠心,其中就有吐谷浑的使者。

        那个时候,这些国家的使节可谓是要多肉麻有多肉麻,又是给李二上天可汗的尊号,又是请修一条参天可汗大道。

        这才过去几年啊,吐谷浑又开始搞事情了,李世民怎能不气。与李世民气得暴跳如雷的状态刚好相反,一干老将军们那可就兴奋了。

        有仗打了啊,有仗打就意味着有军功可以拿,有仗打就意味着荣华富贵。

        所以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就等着陛下一声令下,然后就开始用拳头争一个三军统帅的位置。

        只是李世民虽然暴怒,却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打仗肯定要打,只是怎么打,得讲究个方式方法。

        大唐这几年折腾下来,根本无力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特别是国战。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粮草,经济。大军一开拔,银钱就得像流水一样,哗啦啦的流淌出去。

        而现在,大唐的国库里空得可以跑老鼠。所以李世民双手一摊,将这事情甩给了政事堂的二位宰相。

        两位宰相一合计,得,那就打吧。只不过打之前还得想办法解决粮草后勤的问题。

        北方没有粮草,那就只能从南方想办法。去年冯盎在岭南试种三季稻大获成功,今年吐谷浑就发起了对大唐的进攻。

        一封圣旨以最快的速度南下,盘踞在大江之上的水师就成了现成的运粮船队。

        与此同时,大唐派往吐谷浑拖延时间的使节,也从长安出发,主使名叫赵德楷,他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拖住伏允可汗,让他不要那么早发起进攻。

        至于拖延的手段,无非就是威逼利诱,反正不论赵德楷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将伏允拖住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就算是大功一件。

        ……时间来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手持使节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