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第338章 项燕(1)

第(1/2)页

一只大雁掠过咸阳的天空,落在楚国江淮一线的包茅草之上。

    包茂用于祭祀,时年周天子要求楚国进献之物。而现在没有周天子,这些包茅草再也不送去洛邑,楚人以自用。

    “大将军,寿春大礼得全完备,秦国公主也在路上,她得知昌平君之事并无异常之举。”副将道。

    “嬴荷华频繁遣人问好于我,”项燕沉思道:“她尤其问了我之子可否安泰,这等行为还是无异常?”

    项梁尚未弱冠,在芈心公子身侧为郎官也不久,乃是为了平衡楚国内部屈,景,昭氏在王室势力的考量。

    “可将军,负刍公子在城父暴毙而亡,间人有言与秦国公主脱不了干系,楚国之中知晓此事的也大有人在。秦国公主若非诚心求和,何不与负刍公子相谋,反而愿意嫁给我王?”

    是个人都知道嬴荷华只有十六岁,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项燕何其聪明之人,他冷哼一声,稳声道:“此便为秦国骄楚之诈,做不得真。”

    副将脑子转了个弯儿过来,长叹一声,“将军在各军多方斡旋,奔波不已,这些人只看自家利益,不顾楚国。我们的令尹本该在朝中为将军之部署出力厘清阻碍,这会儿他却巴不得军中氏族将领都回寿春!”

    项燕不由得也随之叹息,“随势而变化者,昭氏历来如此。只是不知这样的楚国,还能太平多久。”

    随风起伏的包茂草在秋风中晃动摇落着,河水远处泛起浅浅波浪,南方的天也快蜕去夏日的燥热,进入了秋季。

    这一片包茂与三百年前异常相似。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决斗,宋襄公讲究“仁义”,没有听从公子目夷的建议,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

    项燕也想起了这件事,沧桑的眼睛目视前方,心底却是一种化不开的愁绪,“固守贵族周礼的宋国倒下了,而胜利者却因循守旧,不知变通,愚昧无知。”

    姗姗来迟的诸营将军终于聚拢在了淮北之地。

    将领们大肆讨论了一番‘纸上谈兵’的军事理论,顺便带着氏族的私家仇怨排挤着历来不和的对方。

    景氏与昭氏攻击屈氏。

    屈氏又拉着昭氏说明大王之用,再一起排挤曾为公子负刍阵营的景氏。

    军营不谈军事,而尽是些乌七八糟的政治斗争,家族对抗。

    终于谈及了目前秦军动向。众人却拿着昌平君之事来说话,好不热闹。

    “昌平君虽死,然秦军却步。看似止兵,实则秦国定然加倍勘察地形,伺机出动。众位将军,如若秦军举兵来攻,我们当要一统制定策略,统一调度啊。”

    项燕的副将言毕,项燕没说话,一直冷漠坐于案上。

    统一调度。

    楚国老氏族最烦这个意思。说白了就是,出力的时候老贵族们都梭边边,推责任。

    首先,在楚国,贵族们与楚王都是一个芈姓,只是分成了不同的氏族。所以楚国朝堂上的手握大权的朝臣们就血缘而论,并没有秦国、三晋那种独尊之态,他们不全然信奉谁比谁天生就要尊贵一些的说法。

    其次,贵族们相当害怕自己一旦举家兵力全部拿来对抗秦国,与不要命的秦兵打仗损耗兵力一定众多,这肯定不干。

    最后,最害怕的就是,楚国的大王借此机会,把他们这些贵族的资源整合,一并给收拾,归于王军。

    楚国历史上,又不是没有楚王干这种卸磨杀驴的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