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第(1/2)页

  余思雅踏进会议室,  发现今天的阵势不小,除了姚厅长及其秘书,还有三位上次考察团的干部,  其他几个都是陌生的面孔,  几乎坐满了整个小会议室。
  
  根据双方坐的位置和距离,  余思雅很快就判断出哪些是D省来的干部。
  
  余思雅走到姚厅长那边,  笑着说:“姚厅长,  听说你找我。”
  
  姚厅长指了指他们旁边的空位,  笑着说:“余总,  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D省农业厅分管畜牧处、兽医处、动物防疫、畜牧总站的戚副主任。旁边这位是畜牧总站的刘站长……”
  
  姚厅长介绍了一通头衔,  余思雅只大致记住了这些干部的姓和职务。不过都是D省农业厅分管畜牧业这块的干部,  那位戚副主任还是副厅长、党组成员,  这些人的身份就说明了他们特意过来的目的。
  
  “戚副主任,  刘站长……你们好。”余思雅站了起来,热情地跟他们问好。
  
  戚副主任主动伸手跟余思雅握手:“余总,真是英雄出少年。”
  
  余思雅受宠若惊,  忙不迭地说:“戚副主任过奖了。”
  
  “余总不必谦虚,刚才你们姚厅长已经跟咱们聊过你了,你这个小同志就是能干,听说你们厂子生产的猪饲料已经销往全省了。”戚副主任乐呵呵的,一副聊家常的样子,  实则开口就直奔主题,  看得出来是个直性子。
  
  余思雅就喜欢这样的人,节省大家的时间。
  
  既然戚副主任主动提了,  她也顺势说道:“是啊,这多亏了姚厅长和农业厅领导们的大力支持,  不然咱们的饲料推广不了这么快。目前猪饲料已经覆盖了我们省一半以上的养猪场,剩下的也在推广中,估计到年底,我们省的养猪场几乎都能用上猪饲料。”
  
  “姚厅长,你们这速度可真够快的啊,一点声音都没有。”戚副主任看向姚厅长。
  
  余思雅便不搭话了。
  
  姚厅长摆了摆手,嘴说说着客气,表情却充满了得色:“这不是清河饲料厂发展得快嘛。凡是能够带动咱们畜牧业发展的,咱们农业厅当然要大力支持,戚副主任,你说是不是?”
  
  戚副主任看出了姚厅长的得瑟,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干脆直白地说:“姚厅长,听说你们去清河饲料厂考察过,能不能将你们的考察报告给咱们看看啊?”
  
  察觉出了戚副主任的迫不及待。姚厅长很好说话,立即安排秘书去拿资料,然后指了指余思雅说:“戚副主任,看什么报告啊,有什么直接问余总就行了。这就是他们厂子,他们最清楚了。”
  
  余思雅连忙谦虚地说:“对厂子的建设和运转我算比较清楚吧,不过也有些情况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丰宁市开展的养猪合作社。这个姚厅长,你们去考察过吧,要是我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姚厅长你帮忙补充补充。”
  
  姚厅长听到这话,侧头看了余思雅一眼。
  
  丰宁市的养猪合作社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些经验老道的同志怎么会不清楚?去考察的时候只是搭了个空架子,压根儿就没搞起来,吹得倒是天花乱坠,实在让人失望。
  
  余思雅这么精明的人,他们饲料厂每个月还往丰宁市送饲料,她没道理不清楚这一状况。
  
  余思雅却在会上特意提了这点,总不会是让他来拆台的,那就是让他帮忙跟着糊弄戚副主任?
  
  姚厅长也是个精明人,脑子转两圈就明白了余思雅的用意。全省国营养猪场就那么多家,总量是有限的,猪饲料占据了养猪场后,再想扩张就只能自己创造市场了。
  
  如今农民舍得买猪饲料的还是极少数,很多人才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谁舍得花钱给猪吃两毛一斤的饲料?要想大规模将饲料推广出去,可不就得靠养猪合作社,这一块要是发展起来,潜力巨大。
  
  自己省的单位当然要大力支持了,姚厅长搞明白了里面的弯弯道道后,咳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说:“对,丰宁市如今搞起了养猪合作社,搞得有声有色的,等经验成熟了,我们将在全省推广。上次考察,余总没去,戚副主任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尽管提。”
  
  戚副主任被他们俩这一唱一和搞得一愣一愣的:“养猪合作社,这是什么?”
  
  见他有兴趣了解,余思雅就顺势给他讲解了一下养猪合作社的运作方式,好处和前景:“……目前大致就是这样。我们丰宁市因为底子薄,经济比较困难,因而领导非常谨慎,摸着石头过河,上半年只开了一家养猪合作社,已经初现成效,下半年加大了投入,现在已经建了五个养猪合作社。等管理经验更成熟后,将会在丰宁市大力推广普及,帮助农民增收。”
  
  姚厅长侧头看了余思雅一眼,没瞧出来,这小同志还是个忽悠。明明就是丰宁市搞得慢,不积极,到她嘴里就成了谨慎,为人民着想了。明明是同一件事,从她嘴巴里跑出来怎么就变了味呢!
  
  “咳,是啊,根据我们的考察结果来看,猪饲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戚副主任,这是我们的考察报告,有什么疑问尽管问,我身边这几位都是考察团的同志。”姚厅长接过秘书递来的资料,顺势介绍了身边的几位干部。
  
  戚副主任接过厚厚的资料,颔首:“好,谢谢姚厅长。”
  
  资料有整整好几十页,出乎戚副主任的预料,要看完,还要内部讨论,可要花不短的时间。
  
  见他们专注地看资料,姚厅长以要出去抽烟为借口站了起来,然后冲余思雅使了一记眼色。
  
  过了两分钟,余思雅也以要出去打个电话为由,离开了会议室,转头去了姚厅长的办公室。
  
  姚厅长正在抽烟,看到余思雅进来,连忙招了招手:“小余同志,说说到底怎么回事?今天戚副主任他们突然来访,上门后就指名道姓要见你,看样子是奔着你们饲料厂来的。”
  
  到现在姚厅长还有点云里雾里。
  
  余思雅笑着说:“姚厅长,是这样的……我估计他们是奔着我上次说的建饲料分厂的事来的。毕竟这个事关系着全省的养猪业,戚副主任肯定要查证清楚才能下决定。”
  
  毕竟建厂也不是白建,宜市不但要为他们提供厂房,还要配粮食指标。不然现在粮食还是统购统销,他们上哪儿去买那么多原料?宜市总是要腾挪出一部分资源给他们。
  
  姚厅长猜到了是为饲料而来,没想到却是要清河鸭去宜市建厂。他拧起眉头,犹豫了一下问道:“小余同志,这饲料厂就不能在省城建吗?”
  
  省城的工业也不够发达,急缺工作岗位,身为一个本地的干部,当然想更多地为本地谋福利。建厂之后,不但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能增加一大笔税收。有了钱,政府才能在公共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不然穷得叮当响,便是有千万种想法,干部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余思雅苦笑了一下:“当然可以。但饲料是大宗商品,单价并不高,薄利多销,走的是量。如果建在省城,那得运到宜市,我们的货车现在满载,甚至超载,一辆也顶多只能载个十吨,车子开到宜市,来回得两天时间。购买车子的资金、油费、司机的工资、车子的维修费用等等,这些加起来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如果粮食不够,还要从外省购买,又要运回来,这个成本还要跟着增加。如此一来,饲料厂的成本会很高,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我们厂子是地方性集体企业,自负盈亏,挣不了钱就没法购买更先进的机器,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将清河饲料推广到更远的地方。甚至如果哪天资不抵债了,也只能破产倒闭,连现在职工的权益都没法保障。”
  
  姚厅长不是搞经济的,不懂这一块,但余思雅说得够直白了。饲料厂建在当地,对厂子来说是最好的,能节约不少运输成本。不然成本下不去,影响了盈利能力,甚至会导致饲料厂破产,进而影响现在职工的工作问题。
  
  “好吧,小余同志,不管怎么说,清河饲料是咱们C省的单位,能够去宜市建分厂,也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
  
  余思雅连忙感激地说:“谢谢姚厅长理解。等我们省的养猪业发展起来,清河鸭会计划在省城开设火腿肠加工厂,目前已经请机械厂的技术管理人员田主任去日本考察更先进的生产线了。”
  
  姚厅长这么支持他们的工作,她也要给他一颗定心丸啊。
  
  果然,听说还能建火腿肠加工厂,姚厅长马上来了兴趣,问道:“你们现在不是有鸭肉做的火腿肠吗?怎么,猪肉也能做火腿肠?”
  
  余思雅笑着解释:“猪肉的肉质更细腻,而且还有肥肉,脂肪比较多,做出来的火腿肠会比鸭肉味道更好。我们的计划是以后猪肉走高端,鸭肉火腿肠走低端。”
  
  姚厅长不懂经营,但听就知道这是个好事,能够积极地带动他们省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大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农村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个好,难怪你要大力推广养猪合作社呢。”姚厅长恍然大悟,笑了起来。
  
  余思雅无奈地说:“是啊,只有猪肉多了,咱们才能实现火腿肠自由嘛。”
  
  现在很多人一两个月才能吃一顿猪肉,哪有肉做火腿肠啊。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直到秘书进门提醒他们,戚副主任已经将资料给了同行的干部看。
  
  姚厅长才站了起来,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时间,说道:“十二点了,安排一下,该吃午饭了。”
  
  吩咐完了秘书,他乐呵呵地回到会议室,大着嗓门说:“戚副主任,刘站长……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
  
  一行人转去了农业厅的食堂。
  
  余思雅很庆幸现在的饭局一般就在食堂,比较简单,也没灌酒的陋习,一顿饭半个多小时就吃完了。
  
  饭后,姚厅长因为知道了戚副主任一行的目的,也就没让其他人作陪。
  
  “戚副主任,你们继续看资料,有什么疑问余总在这儿,我两点有个会,一会儿回来,招待不周,请见谅。”
  
  当然除了余思雅,还留了一个本省主管畜牧业的隋处长在办公室待客。
  
  戚副主任连忙说道:“是我们打扰了,姚厅长你去忙,有隋处长和余总陪我们就行了。”
  
  等姚厅长走后,又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戚副主任他们才将考察团的资料都看了一遍。
  
  这时候余思雅已经等得有点急躁了,她今天请了假,如果这个事还没有眉目,那明天还得继续。月中,残疾退伍军人又要来,她还得去服装厂一趟,时间实在是很紧。
  
  所以等戚副主任他们将资料合上后,余思雅便主动开了口:“戚副主任,考察团的资料更多的是考察猪饲料的可行性。我跟你们讲讲我们饲料厂的发展过程吧。”
  
  戚副主任感兴趣地看着她:“哦,余总请说。”
  
  余思雅理了一下时间线:“去年这会儿,我们饲料厂刚建起来,最初的目的是生产鸭饲料,满足辰山县养殖基地的需求,当时因为资金、销路等各方面的原因所限,总共只有几十名职工,日产饲料只有几吨,连生产、运输成本都没法覆盖。后来我们的科研团队研发了猪饲料配方,先在我们饲料厂……到目前为止,我们清河饲料厂总计有职工1200人左右,日生产量达到了七八十吨,这一数量随着饲料向全省普及,还会继续增加。”
  
  主要是生产线太落后,不然产量会翻好几倍。
  
  戚副主任几人听完了清河饲料的发展过程,果然很吃惊。因为实在是太快了,余思雅不说,他们都不不知道,这个饲料厂才建成一年出头。
  
  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除了确认饲料的效果,最主要的就是建分厂这件事。
  
  自从去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海地区已经开始招商引资,不少外商进入,目前还在谈判中,有好几个项目有望在几个月内落地。
  
  可C省和D省地理位置并不算很优越,省内的基础建设也很落后,吸引外商的能力不强。能够从相邻省份拉到企业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目前看来,余思雅应该也有这个意思,她不但向颜处长表达了这个意思,刚才又在他们面前讲述了饲料厂发展的前景。
  
  戚副主任感受到了余思雅的诚意,也不绕弯子了:“余总,你们饲料厂的发展太迅速了。上次你跟颜处长提的在宜市建饲料厂这件事还作数吗?”
  
  “当然,只要宜市需要,咱们清河饲料分厂就在宜市扎根落地了。”余思雅爽快地说,“不过咱们清河鸭起步晚,底子薄,现在摊子又铺得很开,资金等方面都比较紧张,起步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宜市政府多多支持。”
  
  这是自然的,外资进来投资建厂都有优惠,自己人要是没有,谁干啊。
  
  戚副主任应该是得了指示,很好说话:“余总,能支持的,咱们宜市肯定支持,你说说。”
  
  余思雅笑道:“谢谢戚副主任的体谅。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市里面得批一块地给我们,是租是卖都可以,但年限要长一些,参照我们在省城的服装厂,签三十年的期限。第二点,就是宜市的银行批五十万贷款给我们建厂买设备原材料。第三,宜市要为我们饲料厂配相应的粮食指标,满足厂子的生产需求。第四,招工方面,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会由我们清河鸭指派过去,以尽快将厂子带上正轨。其他职工都面向宜市公开招聘,厂子自主招工!”
  
  这四点简明扼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