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潜入辰韩

第(1/2)页

杨辰处理完郡内事务后,回到后院。
  杨辰考虑到蔡邕的安全,加之真番郡初定,人心未稳,便将蔡邕与蔡家姐妹安置在别院。
  杨辰对这位历史上罕见的大收藏家的藏书极感兴趣。
  昔日杨辰在大学的书法社团中,曾研习过蔡邕的《笔论》。对其才华甚为钦佩,杨辰得空便在藏书室里读书。
  杨辰心想,待造纸完成后,定要用印刷术将这些藏书全部印刷出来,以免流失,否则将是华夏文学之损失。
  蔡邕对杨辰的勤奋好学深感欣慰,对杨辰的疑问也尽心解答。
  蔡邕确实博学多才,对杨辰的疑问讲解得简明扼要,直抵问题核心,难怪能培养出古今四大才女之一的蔡昭姬。
  “蔡大儒真乃旷世之才,书院有蔡大儒坐镇,真乃真番郡学子之幸!”
  杨辰听完蔡邕授课后,不禁发出感叹。
  “子贤过誉了,刘基长史之才胜我百倍,我实在难当旷世奇才之名。”
  蔡邕听完杨辰的感叹,连连摇头。
  杨辰闻言,尴尬一笑,对蔡邕深深一揖。
  “伯温自从随我以来,终日忙于政事。如今真番郡十几万百姓,全靠伯温和十几人管理。日后还需蔡大儒多多提携优秀学子。”
  蔡邕看向杨辰,轻抚胡须,大笑道,眼中闪着热切的光芒。
  “子贤放心,传承圣学亦是我之所愿。”
  在不断的学习中,时光飞逝。杨辰因常去蔡邕别院读书。与蔡家姐妹的关系愈发亲密。
  梦蝉、金昔善、扈三娘和蔡家姐妹五人,如今也情同姐妹。或许优秀的女人之间,亦有惺惺相惜之情。
  一月之期转瞬即至,借给金昔善的一千人半月前已分批出发大半。
  攻城之举实属下策,攻心之计方为上策。
  不费一兵一卒谋辰韩之计,已悄然展开!
  次日清晨。
  杨辰深知今日是金昔善离开之日,便与几女一同骑马相送,行至十里外的一处小山坡上。
  杨辰下马,折下一截柳条,递至金昔善面前,微笑着凝视她那高贵典雅的面容,轻声吟诵。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佳人归不归?”
  金昔善接过柳枝,凤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盈盈一笑,拉住马缰,翻身上马,转身看向杨辰。
  她凝视杨辰许久,眼眸如秋水般晶莹,一滴泪珠滚落。
  金昔善用玉手轻拂眼角,挥起马鞭,潇洒离去。佳人的声音,如天籁般传来。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
  苦酒折柳今相离,无风无月也无你。”
  杨辰抬头凝望着金昔善那随风飘舞金色披风,目送她的背影如蛟龙入海,奔向远处的骄阳。
  杨辰微眯双眼,轻舔嘴唇,伸出五指,猛地握成拳头,狡黠一笑。
  “呵呵,金昔善,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不出一年我定将你征服!”
  杨辰返回郡守府书房,片刻后,刘基和珅二人赶来。
  二人入座后,杨辰看向他们,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来。
  “我准备此次带十八骑和薛礼去辰韩做些布局,去去便回。叫你们来,是有事情要你们去办。”
  杨辰转头看向和珅,目光中带着期待,开口询问。
  “和珅,我上批带到提溪县的玉石宝物处理得如何了?”
  和珅抱拳行礼,向杨辰详细禀报。
  “主公,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