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解决瘴气

第(1/2)页

次日拂晓,晨曦微露。
  杨辰率领亲卫出发,历经七日,在韩州四十三城共计购买了三十万农民。
  目前一月初,正值开荒备耕的黄金时机,时间紧迫,杨辰必须尽快处理完韩州事务,赶赴倭州。
  虽得锦衣卫传递情报,但未自己亲眼所见,仍心中怀揣不安,此外,自己还需购买农民推动发展。
  时间紧迫,但仍有一事,非做不可!杨辰返回户路国都,径直赶往王宫太医院。
  华佗与张思邈二人未外出行医之时,通常便会留在太医院。
  不仅如此,华佗还将医学院迁至王宫对面,以便为杨辰家眷及辰国官员医治。
  交州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百越、贯通五岭之后,与北方的通道已然开通。
  可为何强大的汉朝,在此统治力薄弱,更难以对此地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
  究其原因,一则此地山脉纵横,山路崎岖,原始森林密布,众多异族混居,管理不易。
  二则,最为重要之因,是那令人胆寒的瘴气,外来人难以在此地生存。
  交州地广人稀,乃蛮荒之地,山峦叠嶂,江河交错,森林茂密,动物繁多,多雨潮湿。
  而存在大片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森林树木丛生,阻碍阳光和空气流通,久而久之便滋生了恐怖的瘴气。
  正所谓山川多瘴疠,仕宦少生回。
  故而交州顺理成章地成为流放之地,在此地任职太守,也是苦差。
  历史上,公孙瓒在护送其岳父前往交州流放之前,甚至须先祭祀先人,以求庇佑,否则稍有不慎,恐会殒命于瘴气之下。
  诸葛亮率军征讨南中之时,也屡次折戟沉沙在此!
  因此,攻略交州之要,在于解决瘴气。
  所谓瘴气,实为热带原始森林中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古人对各类疾病,包括瘴气认知相当有限。事实上,真正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当地蚊子飞群所引发。
  杨辰清楚数种解决之法,其一为薏苡仁,久服可轻身辟瘴,其二为嚼食槟榔子,亦可以克瘴。
  其余如雄黄、苍术之类,时常用来焚烧熏蒸,亦可除瘴。此外,针灸等方法亦可缓解症状。
  生活习惯亦为关键,古人直接饮用生水,易摄入大量细菌。
  若再遇瘴气,士卒征战于此,往往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殒命于瘴气。
  事实上,瘴气可存数千年之久,此地长期以来人口稀少,此为主要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瘴气却骤然消失。大规模的开发,森林遭到砍伐破坏,瘴气失去了滋生的环境,自然销声匿迹。
  然而对于杨辰来说,此地乃绝佳发展之所,被世人视作荒芜蛮夷之地的交州,杨辰可以大量招募人口。
  毕竟交州稻可一年两熟,米不外流,恒为丰国!
  户路国都,日暮时分。
  杨辰与亲卫骑马入城后,一路疾驰直奔王宫而去。众人抵达王宫之时,目光即刻被对面的医学院所吸引。
  自从华佗和孙思邈至此,二人“神医”之名迅速传播,每日皆有无数人前来求医问药。
  华佗在孙思邈到来之后,两人常共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