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嘉奖公告

第(1/2)页

没过多久,外面的争吵声停息,刘海中前来汇报,称问题已解决,聋老太太被他成功劝离。
  看着刘海中的表现,陆恒不由得感慨万分,古代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位居高位的佞臣,实在是因为他们既能阿谀奉承,又能冲锋陷阵,实在太好用了。
  尽管狗腿子很好用,但终究比不上兄弟朋友的情谊深厚。
  即便刘海中立下一功,陆恒还是谢绝了他一起用餐的提议,今晚的晚餐,他只邀请了真正的兄弟朋友共享,没有狗腿子的位置。
  他是个社交能手,才交流片刻,便对陆恒产生了良好的印象,热情地为他引荐了一位师傅。
  这位师傅,正是谭钢。
  陆恒刚踏入工厂那阵子,一切从零开始,是谭钢亲身示范、耐心指导,才使他在短短三年内,考取了三级钳工证书。
  王胜利,外表朴实憨厚,面对不熟悉的人并不健谈。
  但一旦熟络起来,只要别人有困难求助于他,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内,他都会热心相助。
  这三位,在陆恒的记忆深处,都是他深深认同的兄弟朋友。
  为了款待好友,陆恒拿出了家中最好的食材。
  红烧鲤鱼,麻辣豆腐,梅干菜扣肉,韭菜炒鸡蛋……
  各式菜肴,他准备了六道主菜和一份汤品。
  当正在烹制第四道菜时,王胜利三人结伴而来,还各自带来了礼物。
  虽然并非贵重之物,却体现了他们的心意。
  “几位大哥,请进屋先坐会儿,还有两个菜就上桌,很快就好的。”
  陆恒招呼大家进屋,递上了香烟,又摆出瓜子点心招待,然后再次返回厨房忙碌。
  “别急,现在你可是领导了,我们哪敢催促你啊。”
  “听说你还被上级领导公开表扬了,现在厂子里大家都在谈论你呢。”
  几人不是第一次来,进门后,有人陪雯雯玩耍,有人则开始调侃起陆恒来。
  陆恒在外边回应着:“就是一个小组长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等我哪天真当上车间主任了,那才算真正步入领导行列。”
  “你还真是雄心壮志,车间主任那可是一级的大官,管上千号人呢。”
  “哇,什么味道这么香,你啥时候厨艺变得这么好了?炒菜这么香,我都快流口水了。”
  “让我看看,嗬,准备这么多好菜,今晚咱们有口福啦。”
  在一片欢笑声中,饭菜很快上桌。陆恒又特意盛出每样菜品的一份,送到曾帮助过他的李根家表示感谢。
  料理完毕后,陆恒重新回到后院,与三位朋友一同饮酒畅聊,享受着闲暇时光。
  次日!
  扎着时尚麻花辫的雯雯在校门口欢快地向陆恒告别,随后陆恒开始了升职后的第一天工作。
  一开始,他并未发表任何意见,而是跟随即将退休的老班长老梁,详细了解他所负责的工作内容。
  说其简单,并非易事;说其复杂,也非难事。
  简单之处在于,车间为每条生产线都设定了任务目标,保证质量、按时完成即视为合格,到点就能下班。
  若未能完成,则需加班,而且是没有加班费的加班。
  不过尽管没有加班费,这个时代的工人比二十一世纪的工人要幸福得多,因为工厂不会因为你提高了工作效率就不断加码,无休止地榨取你的劳动力。
  而设定的任务量相对较为合理,只要踏实肯干,基本上都能按时下班。
  至于超额完成任务的情况,
  恩,会有表彰红花,有机会被评为先进模范。
  荣誉不少,实质性的奖励却不多见。
  因此,超额完成任务的现象并不多。
  说到困难之处,也是源于此。
  由于工人阶级拥有铁饭碗,即便是厂长也不能随意开除员工,所以作为年轻的新班长,如果个人威望不足,很难让手下员工听从指挥。
  陆恒空降至此担任班长,年纪不大,缺乏让人信服的资本。
  因此,他起初没有提出任何意见或看法。
  直至跟随着老班长走完各个环节,他开始琢磨对策。
  作为管理层,要想让下属服从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赏罚大权。
  对认真听话的给予奖励,对偷懒耍滑、阳奉阴违者进行处罚!
  掌握了赏罚的权力,并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即便团队成员对他心存不服,也会为了做好工作而收敛行为。
  然而在当前环境下,身为即将正式接手的班长,陆恒却没有这样的赏罚权限。
  赏,用什么来赏?
  赏一朵小红花吗?
  工资固定,按照级别发放,除非个人有重大贡献,否则无法申请额外奖励。
  罚,他也没有权利去罚。
  既不能扣除工人工资,也不能随便责骂体罚。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工人调去干更脏更累的活儿。
  并且必须做到名正言顺,否则人家可以反驳你是挟私报复。
  经过深思熟虑后,陆恒认为要在班长这个职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就得通过规章制度,引导大家主动提高工作效率。

  考虑成熟后,他起草了一份报告,去找车间主任林国华商议。
  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想往上晋升,第一把火烧得好坏至关重要。
  车间主任林国华看到他提出的建议后,觉得可行,遂将其提交给上级部门审议。
  厂里的高层讨论过后,决定批准试行,选定陆恒所在生产线作为试点。
  得到批准后,陆恒召集整条生产线的员工开会,宣布重要消息。
  “刚刚,我向厂里领导提出了一个请求,并得到了一个机会,想和大家商量一下。”
  “就是咱们厂每年只有两次技能等级考核的机会,如果考核没通过,还会取消接下来两次的报考资格,意味着得等一年才能再申请。”
  “我觉得这样不太合适,于是向上级申请,希望厂里的领导能够针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同志,提供更多的技能考核机会。”
  “判定是否优秀的标准,就在于平时的工作态度,比如每月能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就应该给予更多的技能考核机会。”
  陆恒所说的这些,在二十一世纪的话语体系中,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绩效考核。
  当然,这里的绩效考核并不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资多少,
  因为无人有权擅自降低工人工资。
  但它会决定员工一年内有多少次参加技能等级考核的机会。
  表现优异者,甚至可以每个月都有一次技能考核的机会;
  表现不佳者,则可能将技能考核机会减少至一年一次。
  而技能考核的机会,直接关系到工资能否上调的问题。
  机会多了,或许某次就能顺利过关,工资不就涨了吗?
  因此,对于工人来说,这种机会宁愿多也不要少,因为它间接关乎工资待遇。
  为了让员工增加技能考核的机会,大家自然会自觉地给自己设定工作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