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父子

第(1/2)页

  “李郎君和知县聊完了?”

  “嗯,刘佰将这是换防?”

  “是咧,这是什么?好香。”

  “蛇羹,刘佰将吃吗?”

  “可以吃吗?!”

  “自是可以。”

  “太好了!多谢李郎君!”

  “不必客气,盘子就留下吧,我明日再来取……对了,刘佰将觉得我手艺如何?”

  “那当然是没得说了……”

  李昭成听了刘金锁的夸赞,颇觉满意。

  回想起来,当年家中遭厄,他被李墉收养,一开始总觉得寄人篱下该做些什么,遂常跑到厨房帮忙。

  后来李墉让他不必做菜,该好好读书,但李昭成是真心喜欢做菜。

  一路上想着明天该做哪道菜,他回到家中,只见李墉还在堂上等着。

  “父亲,我见过二弟了。”

  “可看出什么来了?”

  “确认他是得了失魂症。”

  李墉问道:“何以断言?”

  李昭成不加思索道:“因为只有这一种可能。父亲千思百想,难不成还能不认这儿子?”

  ~~

  李瑕本以为回到庆符县之后会很忙。

  十余万百姓要从叙州迁来安置,要开荒扩城;庆符军要扩军整编;威宁在建城,需要联络支援……

  忙确实是忙,但几日之后,他发现未到预料中的程度。

  房言楷、李墉完全有治理一县的能力,在接受了李瑕的规划之后,许多事都能处置得井井有条。韩家父子亦才干出色,做事愈发得心应手。

  李瑕虽不闲,却没有借口回避李墉。

  他并非避事的性格,还是与李墉见一面。

  “近日,我与昭成兄聊过几次,觉得我们之间或者有些误会。”李瑕颇为坦荡,开口便道:“我不想给你们错误的希望,最后又失望,直说吧,我并非得了失魂症。确实不是你儿子。”

  李墉直视着李瑕,并不回避他的目光,但却避过了话题。

  “昭成今年十九,还未有字,你却已有了……非瑜。”李墉摇了摇头,道:“本想着待你加冠时取字‘成瑜’,错过了啊。”

  “非瑜也挺好的,名与字,不过是代号而已。”

  李瑕轻轻敲了敲桌面,斟酌着,又道:“去大理之前,有些事我们没聊清楚。我这次回来,听说你做了很多……多谢。”

  李墉摆了摆手,道:“举手之劳罢了。”

  两人尴尬地沉默了许久。

  李瑕想聊的话不多,最后问道:“李家与赵禥之事,你是如何打算的?”

  “你还记得此事?”

  “不是记得,查到的。但还有些具体内幕我还不知。”李瑕道,“我虽不是你儿子,但你若信得过我,可与我明说,尽力帮你。”

  李墉往椅背上倚了倚,问道:“为何如今想起问这些?”

  李瑕坦然道:“我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你不同,你想的是借吴潜的势,我则认为这乱世之中,兵权才是王道。你留在庆符,应该安全无虞。”

  “那为何今日又要问?”

  “不知道聊什么好。”

  李墉想了想,也不隐瞒,开口直说。

  “大姐当年确实曾让黄定喜服下堕胎药,险害赵禥丧命,谁成想赵禥成了皇嗣,李家也因此陷入大祸。直到五年前,临安城内又发生了一桩案子……你可记得‘魏紫姚黄’?”

  李瑕摇头道:“不记得。”

  李墉道:“官家之姐四郡子嫁给了魏峻,生下一子,名为‘魏关孙’,慈宪夫人对这个外孙极为宠爱,一日,她在宫中与官家闲聊,想见见外孙。

  然而外姓人入后宫,须悬挂腰牌,唯宗室子弟可免。官家嫌繁琐,临机给魏关孙取名‘赵孟关’,称官家义子入宫面圣。

  事过不久,临安便有了‘魏太子’与‘魏紫姚黄’的传闻,意思是‘魏子’出身高贵,生母为郡主。‘姚黄’则暗指赵禥,其生母黄氏乃奴婢出生,说是官家有意传位于外甥。”

  李墉话到最后,又道:“正当传闻如火如荼之际,魏关孙在赵与芮府内的瑶圃池溺毙了。”

谷</span>  李瑕皱了皱眉。

  荣王府他是去过的,那瑶圃池他也路过过。

  当时在临安,若非他警机与幸运,只怕也已成为那片荷花池下的一具枯骨。

  李墉又道:“彼时,吴潜任右相,闻此大案,震惊不已,恳请官家彻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