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整编

第(1/2)页

  临洮。
  军营占地三百余亩,一顶顶大帐篷连绵开来。
  校场上,名叫“李泽怡”的将领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一列列宋军执矛而立。
  汪家降宋了。
  这是前几日便知道的事,四万大军被歼灭,宋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巩昌。
  降就降吧,李泽怡相信汪家对形势的判断。
  他的祖父讳名“李节”,早在金国还在时,李节就已是汪世显麾下将领。之后,任巩昌总帅府知事。
  祖辈如此,父辈亦如此。汪德臣任总帅时,李节之长子李庭玉,也任总帅府知事。
  到了孙辈,李泽怡依旧是以汪家马首是瞻。
  蒙也好,宋也罢,无非汪家头上换个人纳贡输税,汪家继续保着他们这些人在地方上过日子……
  下一刻,汪忠臣抬手一指,指向了千户赵炳。
  “赵炳,曾奉命随阔端屠蜀……”
  “噗。”
  李泽怡一愣,看着前方赵炳的尸体倒在血泊中,才想挣扎,已有宋军士卒冲上前摁住他。
  “干什么?!”
  “说好归降的!”
  “……”
  呼喝声中,李泽怡明白了,这次归附与以往不同。
  宋军要追咎屠蜀的往事,汪忠臣为一己之利,抛弃了追随汪家三代的从属。
  如今已不是汪世显在世之时了。
  这是出卖、是背叛!
  他抬起头,看向了站在点将台上的汪忠臣,只见对方还在一个个指着同袍将领。
  “李庭桐……”
  李泽怡闻言一惊,目光中,只见他三伯径直倒地。
  “三伯!”
  一股怒气贯上脑门,李泽怡目眦尽裂、握紧了拳便想冲上前杀汪忠臣,却被宋军紧紧摁住。
  “汪忠臣!你做什么?!”
  李泽怡恨不能生啖汪忠臣之肉,破口大骂。
  “汪忠臣!我祖父追随你父一世,我大伯、二伯为你汪家殉葬,你敢杀我三伯!你敢!”
  汪忠臣仿佛没听到一般,但一会儿之后,竟是抬手指向了李泽怡。
  李泽怡又怒又惊又怕,吼道:“汪忠臣!我没去过川蜀……”
  “李泽怡。”汪忠臣道:“李庭桐之侄,当株连。”
  李泽怡惊惧交加,眼看着宋军士卒就要持矛捅来,自知要死,心神大乱。
  然而,有一个瞬间,他看到那矛停下来,那持矛的士卒回头看了一眼。
  李泽怡心念一动,余光中,只见有许多将领已跪下来。
  再望向将台,他终于注意到那位宋军大帅正在看着自己,目光中带着审视之意。
  只要对方一点头,命就没了。
  “李大帅饶命!”李泽怡大喊道:“我愿为大帅效犬马之劳!”
  他挣扎着,却是挣扎着跪下来。
  “大帅饶命……饶命……”
  额头上已沁出汗水,好一会,李泽怡发现那持矛的士卒没有捅他,反倒是拿起绳索将他捆起来。
  校场上遍地都是血,他却被提起来,丢进一间帐篷。
  远远地,有呼喝声传来,显然是宋军带着汪忠臣在接收士卒了。
  直到入了夜,才有士卒来,提着他往外走。
  目光看去,只见中军大帐正有人摁着一名将领,然后……斩下头颅。
  ~~
  “李泽怡,李节之孙,李庭岫之子……”
  李瑕拿着一本册子喃喃着,问道:“李庭玉、李庭望是你何人?”
  “是我大伯、二伯……”
  李瑕道:“他们死在我手上,还有你三伯。看来,你我不死不休了。”
  李泽怡一惊,想到帐外的尸体,连忙拜倒。
  “不。请大帅明鉴,大伯、二伯于沙场马革裹尸,战败而亡,我岂敢有怨尤?至于三伯,乃遭汪忠臣背叛……乃……蒙军屠蜀千万人,大帅杀三伯,我绝不敢有怨尤。”
  “真的吗?”
  “真的!求大帅给我机会,愿为大帅效死!”
  “你想活?”
  “我不怕死,但……但不想这样死……”
  李瑕又问道:“这样是哪样?”
  “遭人出卖……死也死得窝囊……”
  “这次,汪忠臣让你们归附,结果成了如此局面,你服气吗?”
  李泽怡迟疑了半刻。
  李瑕道:“是啊,你不服气,没真刀真枪打上一场,你终究不服气。”
  “服气。”李泽怡低头道:“大帅已取巩昌,我……不敢应战。”
  “嗯,你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并未从军,是个读书人。另外,你儿子三岁了?”
  李泽怡身子一颤,脸色巨变。
  李瑕道:“不必害怕,我没动你妻儿父母。他们还很好。我到巩昌,直接攻的汪家大宅,并未波及到你家。问你,只是想看看他们在你心中的份量。”
  “大帅,求你别……”
  “说了,不用怕,哪怕我要杀你,也不会动你家小,这点,我答允你了。”
  “谢大帅重恩!请大帅信我真心归附!”
  李瑕再次审视了李泽怡许久,最后道:“不急,过两个月再说吧,你安心待着……带下去。”
  于李瑕而言,俘虏的将领中,不服便杀,真心投效的还是愿意收服。
  但李泽怡比较特殊,是结了仇却表示了投效之意……
  想了想,没必要冒险,其麾下仅两百人。
  而之所以不杀,因为仇恨不宜再扩大了,杀的人越多,仇恨只会越来越多。
  在摧毁了汪家的威信之后,李瑕必须开始建立自己的威信。
  ……
  接下来十余日,李瑕忙的便是布防、整编两件事。
  他将八千精锐分开,命鲍三率两千人守天水,命熊山率两千人守街亭。一千精锐则留在身边随时支援。
  之后,李瑕撤换了各州县的将领,派一千精锐统领各地驻军。这些驻兵战力一般,又被打散到宋军之中,倒不必担心生变,无非是起个稳定秩序的作用。
  最麻烦的是巩昌的三千人,临洮的四千人,这些才是陇西原有的主力。但既已投降,费点力气总能整编。
  李瑕杀了不少将领,将这些将领们的心腹亲军或杀或关押或驱为劳力,最后剩下五千余士卒打散,与两千精兵重新整编。
  如此一来,虽还不算如臂指使,但也能多了五千兵力。
  这过程中,他最担心的便是有人哗变并释放五万蒙古俘虏。
  汪良臣本是打算等忽必烈遣人来招降他们的,只将人捆着,供应着粮草任其吃得半饱。
  李瑕思来想去,又调三千人把这些蒙古俘虏押往成都,由张珏驱为劳力。
  这五万俘虏终究是猛兽,李瑕暂时也不敢收编他们,倒不是“非我族类”,而是阿里不哥、忽必烈的实力还是太强。相比而言,李瑕实力太弱,很难让他们归心。
  忙完这些,才算是初步在陇西立足。
  六月初十,李瑕回镇巩昌,布置了防务之后,让人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