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舌诊收官

第(1/2)页

今天是舌诊课程的收官之战,中诊老师决定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通过实际观察和互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走进  B  区的实训室,大家都充满期待地围坐在一起。
  毕竟,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新鲜又有趣。
  而且,由于这一届的学生表现得与众不同,使得原本有些上课疲劳的何老师逐渐找回了初为人师时的那份热情。
  "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讲解过望舌质和望舌苔质的部分,但还留下一个小尾巴——舌苔色。"何老师接着说道:"中医对颜色非常讲究,因为五色对应着五行,其中一些颜色具有相同的含义,而另一些则有所区别。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清楚,比如面色、舌色和苔色分别代表什么。"
  接下来,何老师详细介绍了面色的分类:青、赤、黄、白、黑;
  舌质色则包括淡红、淡白、红、绛、紫、青等各种变化。
  然而,舌苔色才是今天的重点,它被划分为白、黄、灰、黑四大类。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并积极提出问题,与老师展开热烈讨论。这种活跃的氛围令何老师倍感欣慰,他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所在。
  “老师,舌苔的黑色是否和面色的黑色相同,都表示肾虚呢?”大树举起手来提问。“并非如此哦,我刚才才强调过,不要将两者混淆。舌苔的颜色与面色并不一致。”老师回答道。
  大树接着问:“那么舌质会不会出现黑色呢?”
  “目前尚未发现这种情况。如果哪一天你真的遇到了,可以深入研究一番,或许你就能成为下一代的国医大师呢。”老师的话引发了台下学生们一阵哄堂大笑,但大树只是不在意地笑了笑。
  “白色舌苔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舌苔表现;
  而黄色舌苔则往往意味着内里有病、身体发热;
  灰色舌苔不仅提示内里有病、身体发热,还有可能是寒湿之证引起的。
  至于黑色舌苔,则大多属于病情严重的范畴,要么是内热极度旺盛所致,要么就是体内阴气极重、寒气内生导致的。”
  这时,有位同学在底下插话道:“原来黑苔就像是冰火两重天呀!”
  大树再次追问道:“那么黑苔应该如何辨别寒热呢?”
  何老师微笑着,语气十分温和地解答道:“想要准确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并没有哪一种单一的证候可以直接表明寒热属性。
  比如黑苔,需要与它的润燥程度相结合来观察。
  倘若舌苔呈现黑色且干燥伴有裂痕,则说明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极度热化的阶段;
  反之,如果舌苔颜色发黑但却湿润光滑,同时舌质显得淡白无血色,那就意味着寒气已达极致……”
  “我明白了。”大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接着,何老师打开了投影仪,屏幕上开始展示各种舌诊的图片。
  他继续说道:“好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实际的舌诊案例吧。等会儿呢,大家可以互相观察彼此的舌象,亲身体验一下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兴奋的议论声。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