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二问汗

第(1/2)页

又是一节中诊课,何老师最近讲课水平,直线下滑,讲着讲着就容易歪楼。
  “一问寒热,二问汗。
  这寒热只能在临床上慢慢体会了,而这汗也不好把握。
  现在问这汗,是继寒热之后,判断表证虚实,一般认为,有汗就是表虚,无汗是表实。
  当然还有里热证,也是大汗出脉洪大。
  如今的中医大都是秉承滋阴补汗,或者益气固表的思路,动不动就是用生脉饮跟玉屏风散......可能这也跟中成药的售卖有关吧。
  有一部分对症的是有效的,而另外一部分喝了之后汗还是止不住的,就成了疑难杂症了。”
  李介宾听着,心里在想,老师,咱这是在讲问诊,你这扯治法干嘛。
  不过何老师说的不错,表证。
  生理学讲,水分子呀是往浓度高的地方汇集的,也就是俗称的“水往高处流。”
  算了算了,在教室里讲出花来,大家理解都是各不相同,也只有真的到临床实践,一验才能见真假。
  “还有特殊汗出,自汗、盗汗、战汗、绝汗......”
  “还有局部汗出,只是头上出汗,只是胸部出汗,或者半身出汗......”
  桂枝汤是如何治疗汗出的呢?
  这是一笔糊涂账,教材书上将麻黄汤定义为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明确说了,无汗。
  而把桂枝汤定义为伤风表虚证的代表方,有汗。
  方剂学第一个方子就是麻黄汤桂枝汤。
  很多中医学生背方歌背到最后还是只记得这两个方子……桂枝汤治太阳风……麻黄汤中用桂枝……
  要说对方剂学意见最大的,莫过于经方派。
  因为该书将占据经方中篇幅最大的桂枝类方,一刀削残了……
  举个反复说了很多遍的例子。
  桂枝汤是治疗汗证的很好的方子。
  但是治汗并非是什么发汗解肌或者固表,而是可以调和营卫!
  这是伤寒里面的原文,病汗是因为荣卫不和,所以桂枝汤可以让荣卫和谐,起到止汗的作用。
  调和营卫是双向调节作用,就好像两条河流一样,哪条水多了,那条水少了,都不好,所以用桂枝与芍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不管是谁多谁少,都能调和到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
  这才是桂枝汤这个方子,仲景第一方的本质精髓!
  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
  而之后仲景治疗大法都是由此而演化得来的。
  但是现代人,或者说之前很多医家他们是怎么理解的?
  啊,桂枝是大辛大热之物,所以只能用来治疗风寒且表虚证。
  热证不能用呀~
  实证不能用呀~
  这种思维其实还是将中药当成了单体药来考虑,而忽略了配伍的意义。
  持这种想法的中医,开方最好用原方,一旦真的加减,可能一刀裁到大动脉上……
  这就是,将桂枝汤证定义为表虚证感冒的后果了。
  新冠后,很多异常汗出的病人,许多中医师或是一味收敛固涩,如牡蛎散,或是滋阴敛汗,如生脉散,或是益气固表,如玉屏风散之类。
  效果不佳。
  而当时李介宾就是用了桂枝汤加减应用,治好了一波新冠后异常汗出。
  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