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一宿觉

第(1/2)页

光孝寺香火壮盛,游客络绎不尽,到了光孝寺有一个景点不得不往,那就是光孝菩提,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内栽种着一颗菩提树,为天竺高深智药三躲移栽而来,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颗移植过来的菩提树苗。

        智药三躲曾有预言:吾过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一百七十四年后,六祖慧能果然于此树下受戒说法,应证了智药三躲所言。

        只是当秦宇几人来到菩提树处,才创造菩提树下已经围满了人,挤成了一个圈,不过和国人看热烈不同,这群人只是默默的盯着圈内,不出声议论。

        “过往看看。”

        莫咏星是最爱好凑热烈的,第一个冲进了人群之中,占着身材的上风,硬是挤出了一条路,站在圈子最前面,根本不理会四周人投来的恼怒眼神。

        有了莫咏星的开路,秦宇三人倒就方便多了,也随着走到人群前面,几人朝圈内看往,才创造,圈子内竟然是两个上了年纪的和尚。

        两位老和尚相对而坐,底下各自放着一个蒲团,两人的身上都披着袈裟,熟悉佛教的人就知龗道袈裟只有一寺的方丈或者德高看众的法师才有资格穿着,这两位老和尚的身份来头定当不简略。

        “秦宇,这两个和尚是在干嘛,坐在这里半天不动。”莫咏星瞧了一会,创造这两个老和尚一动不动,加上人群也是屏息无声,不免感到无趣,朝秦宇问道。

        “应当是在禅定吧。”秦宇也不断定,看样子这两位像是在禅定,但是佛家的禅定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是选择在安静的禅室内,再点上一支禅香,这菩提树下人来人往的,难免嘈杂。

        “两位大师是要进行机锋辩禅,左边这位是光孝寺的智仁大师,右边那位是南华寺的见空大师,两位大师天天都要在菩提树下进行一次机锋辩禅,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身边的一位中年男子听到秦宇和莫咏星的对话小声的解释了一句。

        “机锋辩禅,是辩的什么?和尚不是讲究无欲无求,四大皆空的吗,怎么还争辩起来了。”莫咏星持续追问。

        “机锋辨禅就是争辩的人通过一些机锋互相印证对方的修行禅法的深厚程度。”这回倒是秦宇给莫咏星解释了一句。

        不过他创造效果不大,不但莫咏星还是一头雾水,就连表哥张华和童敏也是一脸怀疑的看向他,当下只得清算下思路给他们具体解释。

        机锋本义是弓上的机压和锋箭,在禅宗中则被引为无迹可寻蕴含深进佛理的词句,意谓禅师与他人对机常以寓意深进、无迹象可寻,乃至非逻辑性之言语来表现一己之境界或考验对方。

        六祖慧能的风幡论就是一次机锋,机锋有几个特点,一是快捷迅论,不容思考,二是利如锋箭,直如箭行,六祖一句:“不是风动,亦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直指人心,如石破天惊。

        “实在也不止是禅师会进行机锋,古代文人也多爱好参禅斗机锋,在红楼梦中双玉就经常会参禅斗机锋,其中第二十二回上半部讲的“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里面就有一出机锋悟禅的对话。”

        “小兄弟年纪轻轻的,没想到还知龗道的这么多,现在的年轻人整天就知龗道追捧一些国外的偶像剧,咱们的一些传统文化都不往懂得。”

        中年男子听到秦宇的话后翘起大拇指,显然是在褒奖秦宇,只是他这话让莫咏星和张华颇不好意思,貌似他们就是那种对传统文化没懂得多少的年轻人。

        “咱们的六祖就是一位著名的机锋争辩高手,他所传下来的《三十六对法》是南禅机锋的重要对法,小兄弟既然懂得机锋,想必也应当听过一宿觉的典故吧。”

        “嗯,在书上曾经看过,讲的是六祖慧能和他的五大弟子之一玄觉大师的一场机锋。”

        一宿觉的典故,秦宇曾经在永嘉处所志书籍上看过,玄觉大师在未成为六祖弟子前就已经是一位有道高僧,在瑞an县的仙岩山参悟佛禅。

        一日玄觉在读《维摩诘经》时,忽然感到内外明彻,经文之中所说的境界与他自己的心坎世龗界无二无别,自性宛然,于是玄觉大师便决定往山外云游,参学天下,找人印证。

        正是因缘,玄觉与六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