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生变 长安风起云涌

第(2/2)页

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来自河南之地的卜式就是这些商人中的一员。卜式今年三十多岁,为人质朴。他的家族在河南郡虽然算不上是豪门,但也是一方的富商了。

        卜式家族的主业是畜养骡、马、牛羊之类,他们兄弟二人继承家业之后,也算是生当其时,正赶上汉匈交恶,开始大战。在几次汉军取得胜利之后,无数来自草原的俘获运回汉朝境内,其中就包括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匹。许多从事南北贩运的商人都发了大财,而卜家自然也不例外。

        卜式虽然是商人出身,而且又年纪渐长,但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他凭着自己的观察力,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也许是历史上一个最好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抓住了这其中的任何机会,将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燕北的聂家,能凭着机缘巧合平地封候,那别人又为什么不可以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心性坚定的人,从来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于是,在听到大汉朝廷正式决定了开通西域的计划后,卜式义无反顾的从河南踏上了来长安的行程。

        所谓“欲达北海者,需附鲲鹏之尾翼”!想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乘风而起,就需要选定一个方向和正确的引导者,那样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卜式眼光毒辣,在朝堂衮衮诸公中,他选择的追随者是那位最年轻的侯爷元召。

        作为一个普通的汉朝人,名叫卜式的男子生性质朴,待人实诚。而作为一个商人,他则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在仔细的收集和观察着关于元召的一切消息。这么多年来,通过把搜集整理来的所有情报分析过后,元召所做过的一切都让他震惊不已。

        所以说,世间什么事都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只要细心观察了,就一定有收获。卜式很细心,而且他已经观察了好几年,才做出现在的决定。那么他在未来得到的收获,也必将是无比巨大。

        不过,现在在长安城内正要想尽办法见元召一面的卜式,他自然还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前途。他现在最大的奢望,就是这位已经名满天下的元侯能够抽出一点儿时间,听听自己对一些事的看法。

        然而,在这个档口上,想要找机会见元召的人太多了,如他这样的人进到侯府又谈何容易。卜式已经在长安城中待了很久,期间虽然结识了大批的同道中人,也算是一大收获。但始终没有见到过元召一次,不免心中很是失落。

        好在,听说元侯的大婚之期日益临近,等他忙完这一阵后,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听说那位年轻侯爷很是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并不看身份高低。长安风物繁华无比,在此多盘桓几月长些见识,也是一桩美事。

        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卜式和近日新结识的  一大帮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商人们停留在长安,每日里饮酒高歌品尝美食,日子倒也快活。

        只不过,今日听到些传闻,大家伙儿的心中忽然就有些忐忑起来。酒既无味,菜也难吃,虽然还不知道市井酒楼间所传的是真是假,但这终归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每个人的脸上便都带了疑虑之色,聚在一起,低声谈论着。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几乎可以说是毫无预兆。即便以长安人对朝堂之事的极度敏感性,都没有人能提前想到,有人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在含元殿朝会上对年轻的侯爷元召发动了攻击。

        现在流传开的确切消息还并不多,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在今天的朝会上,当着皇帝和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有几个重要的大臣先后走出来,对并不在场的元召进行了严重的参奏。

        一脸肃穆的大宗正刘轩,集合了宗室元老们的一致意见,对于已经决定下来的以大汉长公主下嫁安国侯元召一事,从大汉制度到法理传承,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严厉的驳斥。并且代表宗室表态,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取消这桩婚事,以避免为后世留下不好的影响。

        老家伙理直气壮,站在含元殿上,不怒自威。他以大宗正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来,有些与元召相善的大臣即便是想为他争辩,却也是感到有些无从下手了。

        而与这件事比起来,随后走出来的大汉廷尉杜周参奏的内容,就让在含元殿上的所有大臣都尽皆失色了!

        推荐阅读:天蚕土豆大神新书《》、猫腻大神新作《》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