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三百一十二章踏江山蛟龙变

第(2/2)页

。利用这样的便利条件,小小真番之地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摸得清清楚楚。

        自从元召统领一千黑鹰军从永川口登岸以后,打探得来的各种消息,就源源不断地传到他的手中。经过他的判断和推测,再加上心中早已熟知的真番国的山河概况历史人情,所以这一路行来,才会如此顺利。

        薄暮时分到达的黑鹰军将士们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安排,热腾腾的饭菜,舒适的住处,温暖与关切,让经过铁血厮杀的他们恍然有一种错觉,这种情势好像和他们历次的训练没有什么区别。

        饱餐战饭之后,所有的将士都得到了最新的指令,马上好好休息,兵贵神速,准备凌晨大战!

        甘云岭上的汉军都还活着,并且在顽强地固守,这个消息让元召很欣慰。这些身处困境而不屈服不投降的大汉健儿,是真正的勇士,只要他们能坚持住,自己一定会把他们全部活着带回去的。

        对于胜利,元召有着绝对的信心。通过传回来的情报可以分析出,围困甘云岭的真番军队战力并不强。以真番的国力,平时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的军队,他们的这些所谓正规军,平时在各地方处于一种半军半农的状态,一旦有战事,才紧急集合起来。这样缺乏锻炼的一支拼凑起来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少,却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

        唯一让元召稍微花心思研究了一番的是那五千匈奴骑兵和护卫王险城的两万多御营兵马。到时候遇到他们,可能会有一场激烈的战斗,但也不必畏惧。总而言之还是那句话,打胜仗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和战斗力的强弱,而在于指挥和时机!

        把韩嫣、公孙戎奴、张次公这几个听闻马上要大战而情绪高涨的家伙打发走之后,房间里终于静了下来。元召看着一直坐在旁边静听他们作战方略的聂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呵呵,都是些打了胜仗就骄傲的没边儿的家伙。唉,说起来跑这么远的路来打仗,总是要收些好处的。尤其是那些被我忽悠来的诸侯王们,不让他们看到巨大的利益,会失望的。聂叔,可曾探听明白,真番国这三千里土地上,都有些什么好东西呢?现在没事儿,我们不妨提前研究研究嘛……。”

        微弱的亮光下,聂壹看着对面少年那熟悉的脸,一如他们八年前初见时的样子。他的心情,在这一刻平静而安稳。

        “元哥儿,真番虽然国力疲乏,不过要说起好东西嘛,倒也还是颇有一些的……平其地,灭其国,用其财!就看元哥儿你的本事了!哈哈哈!”

        暮烟四合,夜色笼罩了大地,一弯上弦月清冷的挂在半空,远近的山川原野逐渐宁静。几百里外辽阔的海面上,巨大的楼船正调整了方向,准备转航进入大同江。

        当一艘船将要沉没的时候,最先警觉的不是这艘船的主人,而是船舱里的老鼠。同样的道理,当一个国家面临着巨大危机的时候,嗅到败亡气息的,不是久处深宫中的王上贵族们,而是寻常的底层小人物。

        从海的那边来的这些楼船太巨大了,它们就在视力所及范围内,劈波斩浪而行。那种巍峨与高大的压迫感,使在海边劳作的渔民们心中涌起深深的恐惧。他们纷纷抛弃了破旧的渔船,扔掉了捕鱼的家伙,逃回家里关上门躲了起来,暗暗祈祷着战争的灾祸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

        这三千里山河的国土上,唯一显得繁华的城市里,景阳宫的灯火辉煌之外,有一些交易、谋划、权衡、抉择在帷幕之间进行着。有一些从不同渠道得知某些消息的人,为了身家性命,也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全,开始安排着后路。

        在少部分侥幸从黑鹰军手下逃得性命,而拼命地向王险城方向逃来报告消息的真番士卒还没有到达之前,卫王对此还一无所知。

        有一支肩负着让大汉龙腾四海使命的军队,已经深深的进入了真番国的腹地,这是一条真正的战龙,此刻它正在收起鳞爪,闭目养神,静静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星辰挂满天幕,寒气充塞山岭上下,清冷的深夜在一点点的过去,甘云岭上的所有汉军士卒虽然身上冻得瑟瑟发抖,但每一个人都眼睛发亮热血沸腾,把手中的刀剑擦了一遍又一遍。他们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远处的那个地方,有一个信号将在那个方向深沉的夜色中发起,那就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援军发起的冲锋!

        甘云岭,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地方,在天色将明欲暗之际,会有一个奇迹发生。千骑破万,风云雷荡,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