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五十二章 长安故土红尘路

第(2/2)页

小金库这样的事说出来呢!

        丞相公孙弘在大殿之上厉声斥责的理由,是该大臣的鼠目寸光不识大体!难道不知道这几年那些行业和带动起来的整个大汉商业系统为国库捐献的赋税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钱,汉朝才能够有能力发动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东征高丽,西通西域,北驱匈奴……并且正是因为用财富堆积起来的充足后勤军备供应,才让大汉军队勇往直前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对外战争的胜利,大汉周边环境逐渐安定,周边各国的商业往来逐步正常展开,并且日渐频繁。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的商贾和大量的财富开始涌入汉朝的疆域内……今天的大好局面、长安街市的繁荣,皆是由此而来!

        丞相公孙弘言辞未休,紧接着出场的是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太中大夫郑当时。这位多年以来的朝廷财政大臣,以详实的数据再一次向世人说明了大汉军队的对外战争,并不是穷兵黜武劳民伤财,而是在取得大片疆域之外,更有无可估量的财富随着胜利被运往长安,入到库府。

        这两位朝廷重臣的言辞前后呼应,因果互成,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人,始创造自名叫元召那位年轻侯爷之手的这些财富,到底对这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皇帝刘彻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什么,不过这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在朝堂大臣们表情各异中,丞相公孙弘已经大喝一声,以“妄议朝政”之罪喝令殿前武士把那位面如土色的倒霉蛋赶了出去。御史大夫张汤闭目养神,只嘴角动了动,却一言未发。其余皆默然。

        这是发生在几天前朝堂上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许多人也并没有太当一回事,甚至朝堂之外的人都没有听说。不过,在有所牵连的许多人看来,这背后已经暗藏了微风吹动的波澜……许多阴谋、策划和观察预防,都在分别展开,也许在不久之后,一场有关于此的大风浪会猛然袭来!

        与这些不起眼的事相比,现在整个朝廷上下和长安民众最关心和期盼的,就是西域各国诸王和归降以及被俘的匈奴几位部落王来长安伏阙觐见这件大事了。

        这恐怕是自汉朝开国以来,最隆重和最荣耀的外邦诸王觐见天子仪式。西域将近三十多个国王再加上匈奴王,这样的规模到时候一起拜伏在大汉未央宫前,所谓“威远来伏”,莫此为甚!

        好大喜功最得意这样隆重场面的皇帝刘彻,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历代先皇没有取得的成就,在自己手里易如反掌。而且,据急报,匈奴单于羿稚邪的头颅已经在送往长安来的路上。虽然没有能够把活着的大单于押着来长安献俘于高庙,有些遗憾。但前军将士能够取得这样大的胜利,已经足以让天下振奋了。在此时的皇帝心中,倒没有想到其他。

        为了规模更隆重一些,好扩大影响力,让这一事件能够铭记在史册,赫赫武功供后世子孙膜拜。皇帝刘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传下旨意,命令天下诸侯各王,利用这次机会,齐聚长安。名义上是让高祖皇帝的子孙们都来见证一下这荣耀的时刻,也好告慰一下共同祖先的英灵。而实际上,得到旨意的刘氏所有诸侯王都深深的明白这位手段高超皇帝的真正用意。不过就是当众炫耀一下他的功绩,也好打消最后一丝留存在诸侯王心中不服气的念头而已。

        其实,这样的震慑方法,对于早已经不成气候的汉氏天下诸侯们来说,是有些多此一举了。不过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来长安走一趟,打消皇帝潜意识中的某些不友善念头,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一来,不久之后的长安城,可真是会迎来一个大场面了。说是百年难遇,也并不过分。因此,朝廷上下各有关部门相关有司人员,这一段时间为了做好准备,可是没日没夜的忙碌,累的吐血啊!

        而就在这全城振奋准备迎接盛况的前夕,有一支远渡的船队在东海之滨登上汉朝疆域,然后沿水道转入大江口,溯流而上,几日之后,在渭河码头登岸了。

        在大批精悍武士的保护下,衣饰华贵国色天香的女子怀抱着一个睁大好奇的双眼四处观望的小小孩童,登上了去往长安城的马车。

        长安故土,三千红尘路,良人安在乎?犹记当年,雨夜暗花开,情根深种处,落字已成书……!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